朱益龙
“现在请梧桐乡文化站负责人上台答辩。”
“你们乡文化站在文化惠民方面有什么新举措和打算?”
“明年我们准备在提供免费服务、指导社会文艺团队发展方面再下功夫……”
日前,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中心二楼会议室里热闹非凡、问答有序,该县文化系统的“文化项目申报答辩会”正在火热进行。
近年来,景宁县文化部门确定了“文化富民、文化安民、文化扬名”的战略目标,同时积极探索文化管理新模式,2011年,市文广新局推出“文化项目申报制”,一改以往将文化补助资金平均分配到各乡镇和艺术团体的“大锅饭”的做法,通过各乡镇、各文艺团队围绕特色亮点进行项目自主申报并公开接受专家评审的方式,最终确定文化项目的补助额度和规模。新制度推出两年来,对当地的文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转变单一决策格局 提高项目论证的科学性
“文化项目申报制”从项目的申报、答辩到项目的实施,做到了全程公开。在项目申报环节,当地文化部门把文化项目申报的时间、范围、内容和要求等公布在当地主要的平面和网络媒体上,既面向乡镇部门,也面向民间文化团队和社会大众,从而把触角伸向了全社会。
“文化项目申报制”的关键环节是由申报单位以“辩场晒能”的形式围绕申报项目进行公开答辩。在这一过程中,评审团将对项目的可行性、特色性、品牌性进行评估,然后进行投票。评审团由项目涉及到的相关专业部门的领导、专家等组成,从而改变了以往由文化系统一家说了算的单一决策格局,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项目布局失衡的情况,保证了文体项目的广泛性、深入性和科学性。“以往相关文化补助都是由文化部门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现在改为公开申报、答辩,经评委讨论后定出一、二、三等奖,再进行相关补助。”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同时,文化项目还要以群众的满意度为标准,让群众当最后的评判员,从而实现项目的“阳光运行”。
转变文化供应方式 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文化项目申报制”最大的亮点是改变了以往文化供应的方式。过去是“自上而下”地提供文化服务,项目基本上靠领导“拍脑袋”,如今却是由基层文化单位梳理出群众最喜欢、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项目,并以项目申报答辩的形式获得专家和文化主管部门的认可,最终实现这些文化项目的推广和实施。
群众需要什么,政府就支持什么;什么文化项目好,政府就发展什么项目。“文化项目申报制”的“倒推式”的流程设置,使以往“我演你看”“我唱你听”的“灌输式”的文化传播转变为了“你演我助”的“自选式”“菜单式”的文化传播,群众由“观众”变为了“主角”,调动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如今,该县全年群众自发组织演出近千场,“凤舞畲山”“畲家飘歌”“畲乡文化卡”“农民文化艺术节”“小小故事林”等一系列以群众为主角的文体活动已深深扎根畲乡大地,“快乐广场舞队”“梧桐乡农民艺术团”等一个个文艺表演团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幸福文化、你我同行”等文化品牌不断打响,一个“文化部门指导、相关部门和乡镇支持、社会各界响应、群众担当主角”的文化盛宴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转变政府职能 提高文化管理的水平
以往文化行政部门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同时,还要做好诸如“文艺下乡”“大篷车演出”“社区文化节”等具体工作,很难有精力做好事业发展规划和管理提升工作。“文化项目申报制”推行后,激发了社会各界办文化的热情,使文化部门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把工作重点放在政策制定、项目策划以及提升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而实现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2012年以来,景宁县文化部门先后深入各乡镇指导策划了“景南仁孝文化节”“雁溪谢神节”“汤北汤氏文化节”“章坑尝新节”等系列节庆活动,不仅为该县树立了品牌文化形象,也使全县文化发展更加繁荣、文化管理更加有序、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全面提高了畲乡群众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