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广东记者 刘 烨
3月1日,深圳市市长许勤在图书和知识产权深圳会议召开前,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会代表透露,深圳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2015世界图书之都”称号。
许勤说,深圳是一座热爱阅读的城市,市政府非常重视图书馆建设,全市目前有200个“流动图书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自助借还图书。深圳的书城不仅是书籍销售的场所,也成为人们阅读的场所,“到处可以看到人们坐在台阶上阅读”。
汉斯·道维勒对深圳在推动全球文化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在深圳召开图书和知识产权会议必将提升深圳在国际文化事务中的话语权。
在此次图书和知识产权深圳会议上,来自两座“世界图书之都”的泰国曼谷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普拉尼·萨塔雅普拉科与尼日利亚哈科特港市长钦毕克·艾特·阿卡若罗分享了各自城市申请“世界图书之都”的经验和感受。
“哈科特港是南撒哈拉地区第一个获‘世界图书之都’殊荣的城市,我们的愿景是让人们思维更加开阔,让我们下一代更加有力量。我们知道人们通过读书可以畅游世界、开阔眼界,获得新的理念思路。通过阅读,读者可以言智开明,提升个人力量、保证公平公正,对社会以及国家进步、发展作出贡献。”阿卡若罗说。
“曼谷举行了很多公共的读书活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居住在农村的人,他们通过新的技术来充实生活,而感受现代阅读体验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萨塔雅普拉科分享了曼谷推广阅读的经验,“推广阅读是关乎几代人的事业,在曼谷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年轻人是主导者,他们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我们对此一直都很有信心。”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杜越在会上表示,在众多的城市当中,深圳图书可以说是我国图书发展的先锋。“深圳每年举办的读书月等一系列围绕图书的大型活动,其规模和密度不仅仅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在世界上也可谓有巨大影响力。”杜越说。
早在十几年前,深圳就把推动阅读和文化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并从2000年开始举办我国第一个读书节庆活动——深圳读书月,并一直坚持到现在。13年来,深圳读书月走进千家万户,融入市民生活,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市民的文化庆典,成为深圳的文化名片和市民实现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
目前,深圳已经拥有643个公共图书馆、200台24小时的自助图书馆,这些加起来将近1000个图书馆,给深圳人提供了阅读的便利。深圳的三大书城,规模和体积总量加起来是我国所有大城市之最,其中深圳中心书城是现在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书城。一直以来,深圳市民正是通过这些书城、图书馆、自动阅读机获取知识、丰富文化生活。同时,深圳还是首个制定公共图书馆条例、首个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首个向公众免费开放所有公共文化场所的内地城市。如今,读书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