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广东记者 谭志红
一部音乐剧《钢的琴》在全国60个城市巡演,一曲《中国梦》为盛世中国隆重献礼。记者从日前召开的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获悉,去年,以这两部作品为代表,广东省东莞市的文化艺术创作硕果累累、成绩不俗。“东莞模式”的音乐剧在我国行业中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音乐剧生产模式业内渐成影响
东莞的文化艺术精品力作首推音乐剧。东莞音乐剧屡出佳作,首创的“政府扶持、企业承办、项目办团、院线运作、指标监管”的音乐剧生产模式更是备受关注。在2月1日召开的广东省文化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文化厅厅长方健宏谈道:“音乐剧生产的‘东莞模式’逐渐在业内形成影响。”
去年10月24日至27日,由“2011年国产口碑第一片”《钢的琴》改编的同名音乐剧《钢的琴》在东莞玉兰大剧院演出。这部由东莞市委宣传部、东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东莞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出品的音乐剧,一经推出,即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再次打响了东莞“音乐剧之都”的旗号。目前,该剧已在全国巡演60场,票房已达720万元。此外,由东莞创编推出的音乐剧《三毛流浪记》、《爱上邓丽君》去年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今年,东莞又在打造新的音乐剧,不久将再出新品。据东莞市副市长喻丽君介绍,东莞今年将继续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力争再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其中就包括《我的名字叫长征》、《妈妈再爱我一次》两部音乐剧的创编。
文艺创作载体价值作用突出
东莞的文艺创作之所以精品力作频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创作载体的有效加强。
喻丽君对记者说,东莞大力推进文艺团队建设,直接促成东莞保利文化艺术制作基地落户东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东莞歌舞剧团也于去年挂牌成立。以全国首个打工歌曲创作基地——东莞(塘厦)为载体,举办全国首届打工歌曲创作、演唱大赛,填补了国内流行音乐的空白,东莞打工文化的品牌效应初步显现。
最近,一条“东莞多个原创作品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由东莞市选送的来自石碣镇南方舞蹈学校的创意儿童节目《剪花花》在央视春晚精彩上演;同期,石排镇明德醒狮团的《群狮贺岁》参与了央视四套中文国际频道在春节期间播出的大型专题晚会《龙年,我们一起走过》的现场表演;由东莞原创推出、陈思思演唱的歌曲《中国梦》作为压轴节目首度在2013年CCTV网络春晚《我爱中国的N个理由》主题晚会上亮相。这几部作品的亮相,再次证明了东莞的文艺创作水平。
除音乐剧外,去年东莞还有多部文艺作品获得各种大奖。如歌曲《故乡啊故乡》、《开心宝贝》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使得东莞获得该奖的作品达到了4部,取得历届最好成绩。又如歌曲《花语》、舞蹈《墨韵》、七夕贡案《仙凡》3部作品分获第九届广东鲁迅文学艺术奖。
今年,东莞将扶持推动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专业艺术院团,继续办好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东莞歌舞剧团、东莞保利三宝(东城)演艺团和东莞塘厦松雷音乐剧团。同时,积极加强社会办业余艺术团(队)建设,对业余艺术团队给予相应补贴和奖励。
逐步健全文艺生产机制
东莞还着力完善文艺创作扶持和奖励机制,逐步健全文艺生产机制。去年10月,东莞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提出2011年至2015年,从“文化东莞工程”专项资金中安排5亿元作为东莞市文化精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文学艺术、社科研究、新闻传媒、广播影视、演艺娱乐等文化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
据统计,东莞去年共对2个音乐剧、5个社会办专业文艺表演团、20个社会办业余艺术团(队)、10个文艺创作基地和79个粤剧团(曲艺社)、私伙局进行了扶持。
喻丽君说,今年东莞将开展首批文化精品专项资金集中申报评审工作,瞄准音乐、动漫、戏剧、文学等重点领域,引导扶持一批能够争取省级、国家级大奖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