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周刊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愚人节的皇帝新衣
留学苏联,一个时代的美术梦
回 声 壁
个 展 秀
再水墨
中国美协部署2013年工作
“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学术展”亮相军博
油画与摄影里的“东方探戈”
第六届天真者“绘话”艺术展开幕




 中国文化报 >  2013-04-07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愚人节的皇帝新衣

    冯智军

    4月1日愚人节,不论是愚人抑或被愚,这个舶来的节日给日常的繁忙生活都平添了欢乐。但匆匆而过之后,记者发现艺术圈里似乎每天都在过着愚人节。

    日前,一场珠宝设计展在798某空间拉开帷幕。英文开道的展览名称及邀请函,挂着英国某艺术学院的名号,连展览地点也是英文名称的空间,这一切颇有些国际范儿,貌似某国际珠宝大师要来了,看来古老的北京城确实洋气越来越足了。但再看展览,实际上就是几位留学英国的中国学子,奉献出寥寥无几的设计作品,幸好还有一些绘画作品,不至于冷了场。明明是中国人在中国办展,非得搞那么多的洋玩意,貌似出国留学,别的没学来,倒是沾染了一身不伦不类的洋味。而且展览挺讲实效,作品均已打上数额不等的价格条码,不时在顾客手里传来传去,好像是随展随销啊。

    此外,在北京宋庄的某个展上,展品无几,艺术家满面红光在门口迎来送往,驻足观画的人也是少有,嘉宾们大都在厅内端着一杯红酒窃窃私语,怎么感觉像是婚礼现场?一时场面猛地热闹起来,原来是香港某电影明星前来捧场,艺术家的脚步也顿时轻快起来。展厅内众人上前求合影、求签名,忙得不亦乐乎,工作人员也瞬间颇为自豪地挺直了腰杆双眼放光。喧闹完毕,那影星展览没转、作品未看,在前厅闲聊几句便告退走人。

    两个展览,两件皇帝的新衣,一件贴着海归的标签,另一件打着明星的幌子,委实光鲜亮丽。但再绚烂的外衣,也掩盖不了内里的苍白,更何况是一件本就与艺术无关的外衣。这样名不副实的展览,还是少一些吧。

    本周也有几个展览非常值得一观。首先是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美丽台湾——台湾近现代名家经典作品展(1911—2011)”,作为两岸交流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台湾美术展览,该展展出张大千、黄君璧与溥心畬等140位艺术家的166件经典名作,回溯了过去一个世纪台湾美术进入现代时期的历史,十分值得期待。广州艺术博物院主办的“一花两叶——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海派画家作品展”展示一批院藏上海海派和广东海派的艺术精品,也值得细观回味。

    在这个春天,“水墨”成为了艺术圈的关键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水墨新维度——2013批评家提名展”,集结了10位批评家,推介了5年来中国当代水墨最具成就的10位艺术家,颇有学术性。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的“再水墨:2000——2012中国当代水墨邀请展”,也十分抢眼,除刘国松等14人的水墨新实验、卢辅圣等18人的水墨新意象、王敏等9人的水墨新锐板块外,还有邱志杰等7人的水墨影像、谷文达等6人的水墨装置,另外又加了个罗中立等8人的特邀展,一次推出62人的主题性群展,也可以说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发展状况的一次集中体现。

    最后再来看一看拍卖场,本周,苏富比在2013年春拍中连续在香港推出“转变中的国度——赫斯九十年代当代中国艺术收藏夜场”“当代亚洲艺术夜场”和“二十世纪中国艺术日场”等几场拍卖,这是苏富比在调高佣金标准之后的首次拍卖,此前,香港佳士得与苏富比上调佣金标准,在国内引发热议,此次拍卖的结果就十分具有风向标意义,势必引发各方关注,2013年内地的拍卖行会有何动作,市场行情又会有如何表现,且边走边看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