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物·考古
  标题导航
中医在海外:历经风雨 落地生根
毛利羽毛斗篷的情谊
埃及学子赛讲中国故事
合作翻译或能破解翻译之困
中国文化走进科威特中小学
吴署中水墨画展奥赛开幕
台湾画家陈永模柏林办展




 中国文化报 >  2013-04-1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利羽毛斗篷的情谊

    借展的毛利斗篷

    刘  传

    4月11日,一件珍贵的毛利斗篷从中国国家博物馆借展至新西兰国家博物馆。随着这件承载着中新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的毛利斗篷漂洋过海,发生在56年前的一段佳话也再次引人回味。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西兰与中国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但民间往来不断。尤其是由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路易·艾黎创立的新中友好协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国间的友好交往。1957年10月,应邀来华出席国庆晚会的新中友好协会成员、毛利族妇女罗玛·海沃受毛利族首领考洛克委托,为毛泽东主席带来了这件羽毛斗篷。罗玛·海沃是新西兰电影制片人,她和丈夫瑞德尔曾拍摄讲述中国见闻的《续西行漫记》等3部影片。

    10月1日晚,罗玛·海沃在天安门城楼上向毛泽东主席赠送了斗篷,传达了毛利首领对中国领导人的善意。她还幽默地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小的民族,把礼物赠给世界上最大的民族。”毛泽东主席高兴地披上斗篷,说:“最小的民族和最大的民族同样重要。”

    毛利人是新西兰最早的居民,他们约占新西兰人口数的15%,拥有自己独特的毛利文化。羽毛斗篷是毛利族首领的特有服饰,代表着尊贵的身份和地位。所移交的斗篷约1米见方,以黄色羽毛为底,配以黑色和灰色羽毛编织的方形图案。它被国博精心保存了半个世纪,如今将被暂时出借给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于今年在该馆展出。

    如今,这件珍贵的毛利斗篷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继续向新西兰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讲述中新两国的友好交往历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