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埃及特约记者 魏 玮/文 高 峰/摄
开罗文化中心汉语班学员讲述十二生肖的故事
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夫妇与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合影留念
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温暖明媚的春天里,中国和埃及的朋友齐聚一堂,在生动形象、真情流露的故事中感知中国文化,传递友谊,收获希望。
4月11日,第八届“大使杯”说汉语讲故事比赛的决赛在开罗中国文化中心热闹上演。当晚,作为会场的中心多功能厅被装饰一新,充满了浓郁的中国文化氛围。中国驻埃及大使宋爱国夫妇、公使衔参赞冯飚、文化参赞兼开罗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冬云,以及埃及各高校中文系主任等400多名嘉宾出席。
本次比赛以“感受中国文化”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埃及开罗大学、艾因夏姆斯大学、爱资哈尔大学、苏伊士运河大学等6所大学、两所孔子学院和开罗中国文化中心汉语班的15组参赛选手。据介绍,比赛经过预赛和两次彩排后进入决赛,决赛分为讲故事和自荐拉票两个环节,选手们将在限时5分钟的时间内讲述有关中国文化的故事,然后随机抽取一组词在现场进行自我介绍。
比赛中,每位选手都拿出精心准备的故事,展示了各自的风采。有的通过自己与中国老师的不解之缘讲述对中国文化的热爱;有的以中国留学时的见闻讲述中国道德模范郭明义的故事,其情其感十分动人;有人则用逼真的道具和服饰、声情并茂的表演,将草船借箭的故事娓娓道来,使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悠扬的音乐声中,选手讲述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显得更加凄美;文化中心汉语班的学员化装成中国老爷爷,为“孙儿”讲起了十二生肖的故事,舞台布景配合播放十二生肖的水墨动画,故事和动画巧妙结合的直观呈现,瞬间激起了埃及观众对中国生肖的浓厚兴趣……最终,来自艾因夏姆斯大学的王艳秀同学凭借深情讲述的亲情故事《爸爸,我对不起你》获得了本次比赛的冠军,她将在今年参加由中国文化部举办的为期两周的“中国之旅”奖学活动。
丰富多彩的舞台表现形式、惟妙惟肖的水墨舞台背景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服饰,成为本次比赛的重要特色。宋爱国表示,中埃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两国青年需要加强相互沟通和了解,而汉语作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将为埃及年轻一代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在这次比赛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埃及各高校的汉语教学正不断普及,学生水平也明显提高。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埃及青年开始关注并积极学习中国文化。‘汉语热’在埃及方兴未艾,令人深受鼓舞。”
一年一度的“大使杯”说汉语讲故事大赛为广大埃及学生和汉语爱好者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极大地激发了埃及学生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支持,已成为中埃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