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回望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
常规中的特色
时代声音:文化决定未来




 中国文化报 >  2013-05-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规中的特色
——听《子规声中烟如雨》有感

    翩  翩

    4月26日,北京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内,中央民族乐团《子规声中烟如雨》民族管弦乐音乐会上演。

    可以说,作为民族乐队,中央民族乐团在国内的乐队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虽然这场音乐会是乐团的常规演出,却因在曲目上安排了4部协奏曲而显得很有特色。

    第一部协奏曲是任枫根据古曲改编的古琴与乐队《阳关三叠》,古琴演奏路宁。听完整曲,不难觉出,其改编是尽量靠近古琴的音乐风格的,同时增加了些许作者的乐思。要知道,古琴作为一个总是需要加麦克才能实现和乐队合奏的乐器,其配器的平衡、音乐主题与素材的变化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该曲能达到如此的听觉效果让人欣慰。

    第二部协奏曲为刘文金所作的高音加键笙协奏曲《虹》(第二、三乐章)。该作品的音乐较为丰富和变化,独奏部分也比较难,笙演奏家吴学伟的表现为这部协奏曲增色不少。

    琵琶与乐队《太极》是音乐会上的第三部协奏曲,这首新鲜的作品展现出姜莹这位青年女性作曲家可贵的大气与胸怀。作品整体音响恢弘、布局合理,由于作曲家对于琵琶声部的熟悉,也使得独奏部分琵琶的韵味得以充分展现。值得一提的是,琵琶演奏家赵聪在演出中气场十足、表情细腻,对于作品全局的控制力较强,也使得整曲散发出无限魅力。

    作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常平所作的二胡协奏曲《天香》中简单的音乐动机从二胡独奏开始呈现,经过渐变后再转交给乐队并得到充分发展,其后的音乐对比素材和变化也非常多样。虽然,由于二胡音量的局限,独奏二胡加了麦克,但是作曲家仍然充分地考虑到乐队与独奏之间的平衡,同时也为民族管弦乐队设计了很多新颖、有趣味的音响。二胡演奏家于红梅的演奏自然而且大气,表现了其一贯的细腻和准确。

    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除了让人听到了美好的音乐,见证了音乐家们的精彩表演,也让笔者有了一些思考:民族管弦乐队从乐队自身的组成到音乐的呈现多年来争议不断。这些争议有时集中在乐器构造层面,有时集中在合奏音乐的整体音响构成层面,有时则集中在作曲家的作品层面。但是,笔者认为,这些争议的最终解决者应是作曲家本人。作曲家须不断深入地了解民族乐器和乐队,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并做出准确的美学方向判断,为民族乐队书写具有真正原创精神的作品,唯有这样,民族管弦乐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创作决定民族管弦乐的未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