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小品不是二人转
在市井生活中感受光与热
网络文学需要提升品格和高度
应加强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评价
“金榜题名”不能靠祭拜“文曲星”




 中国文化报 >  2013-05-2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榜题名”不能靠祭拜“文曲星”

    还有20多天又是一年高考时。5月7日至10日,漯河市第一、二、四、五高中和实验高中由校方负责人带队,到被誉为“文宗字祖”(又称“文曲星”)的许慎文化园祭拜,祈愿在今年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共有即将高考的1100多名尖子生代表陆续参加。

    高考给家庭、个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面对这种重大纠结,我们更要将压力转化为积极的发展动力,借助高考的熔炉效应得到脱胎换骨的精神升华。这才是真正的优秀人才:具备专业化的知识养成,也具备较好的抗压能力以及心理调节能力。

    许多学校将心理师请进课堂,比如江苏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的高三年级开展“减压”活动,学生参与踩气球等游戏,释放紧张心情。心理发展是一门非常系统、专业的学科,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服膺和敬仰这种规律,科学疏导,孩子的心理焦虑感会减少很多,从而顺利走过高考。可看看新闻中的做法,作为育人重地的学校,不在科学、健康减压通道上下功夫,却寻求一种世俗化的旁门左道,强化迷信文化,违背了教育规律的行为,也与自身的教育者形象格格不入。

    一直以来,我们很少将心理调节放到专业化和科学化的高度去认识,以至于“42.1%的人不清楚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拜文曲星减压”成为学校的行政行为,说他们是“心理盲”也不为过。多锻造心理强者吧,让心理发展意识早日进入校园,将高考当做一次历练机会,让孩子从容应对,迎难而上,多一些豁达的考试观和人生观,要比这种“拜文曲星减压”更理智、更科学,更有减压效果!

    ——雷泓霈:《拜“文曲星”为高考减压?》,原载于5月15日《北京日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