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理
黄家溪村位于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最北端,现有人口3066人。在这个村子里,有一个400平方米的“四位一体”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中心配置有阅览桌椅、书架,电脑等设备,有图书2500余册、报刊60余种,村民可以在这里接受新知识、获得新资讯,也可以在家门口上培训班,实现再教育。
这一切,都得益于吴江区推行的“四位一体”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全区250个行政村都已建立了集中管理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
用同样的成本提供多种公共文化服务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建设和文化资源配置逐步向农村倾斜,组织部门的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文化部门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八部委的农家书屋纷纷强势推进,加上长期在乡村并几经起落的乡村图书室,都在吴江农村全面开花。这些针对农村的公共文化或信息服务,由几条线分头实施,政策各异、资源分散,都着重考虑在农村建立服务设施,而没有建立保障这些设施正常运行而应有的资金、人员、资源、机制等方面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使得服务效益与初衷背离。因此,表面上看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很受重视、项目很多、内容齐全,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开放不正常、服务不规范、资源单一、质量低下,虽然投入很大,但农民并未享受到专业和正规的公共文化服务。
2010年,吴江以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以建立全覆盖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服务专业、经济高效为抓手,提出探索整合乡村图书室、农家书屋、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等农村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一个馆舍挂4块牌子,实行统一管理,用同样的成本提供多种公共服务,以实现共建共享、优势互补:
可以借助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的场地和网络提供视频播放;借助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的技术装备和数字资源提供数字信息资源服务和远程信息服务;借助农家书屋和乡村图书室的文献作为初始藏书;借助吴江图书馆的专业技术和管理、计算机管理系统、文献资源,统一接受图书馆的资源调配,统一建设标准、服务标准、评估标准,从而实现服务的正常化、均等化和专业化;借助吴江图书馆的流动图书车定点定时到乡村停靠服务、开展读者活动,并为“四位一体”服务点定期更新调配文献资源及提供技术维护。理论上,这可以防止重复建设,有效节省公共资源,提高服务效益,在公共信息服务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吴江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芳表示,只要有利于文化更好发展、有利于文化惠民的事情,党委、政府一定会大力推动,这其中没有哪个部门邀功争权,而是互相合作协调,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百姓。
项目推动注重实效和可持续性
为切实推动“四位一体”项目,实现其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吴江区政府拨付专款,为吴江图书馆更新了业务管理系统,增加了8个合同制职工编制,购置了两辆图书流动车,增加年度购书经费50万元;又同意为9个乡镇分馆的工作人员增加年度考核奖金,拨付吴江图书馆统一掌握使用,提高了区图书馆对各乡镇分馆的管理权威,有效实现了总分馆内部的统一管理。
2011年7月,“四位一体”项目正式启动,并先期在盛泽、平望、横扇3个镇进行试点。2012年,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项目在全区全面铺开,并纳入区政府对乡镇考核的年度目标责任书中,占年终百分考核的3%,有效地增强了乡镇领导对此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另外,修订和完善了各项标准,使乡镇分馆和“四位一体”服务点开放正常化、服务标准化,开始形成了具有吴江特色的“四位一体”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工作模式。
他们建立了长效运行机制,成立了“四位一体”长效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吴江市图书馆乡镇分馆考核细则》和《吴江市图书馆分馆工作人员季度绩效考核表》。坚持总馆管理,在总馆设立“四位一体”长效管理经费专用账户,做到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整合软硬件资源,建立专职乡镇(村)馆员队伍。吴江图书馆对全区250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原有图书进行回溯建库,完成了总馆业务管理系统的更新升级,确保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通借通还;创新乡镇(村)馆员招聘制度,全区乡镇(村)分馆共聘用专职馆员43人,专职馆员福利待遇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提高服务效能不能光靠喊口号
“四位一体”项目的实施真正实现了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的全覆盖和普遍均等,成为全区“文化惠民”工程的又一项有力举措。
首先是增加了文献流通率,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长效服务水平。2010年底,吴江图书馆总藏量54.7万册,通过将各乡村分散的文献资源回溯建库,以及政府增加拨款购置资源,2012年底文献总藏量达138.87万册,年均增长幅度达到76.94%。2010年全市外借图书48万册次,接待读者55万人次;2012年全市外借图书101万册次,接待读者150万人次。外借图书年均增长幅度达55.21%,接待读者年均增长幅度达87%。2012年乡镇分馆的外借图书达543606册次,与“四位一体”项目实施前(2010年度)相比增幅达274%。通过“四位一体”中心资源共享和按需调配,提高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012年度“四位一体”中心新增有效证7899张,村一级借阅量从无到有,在基层百姓中掀起了一股阅读之风。
其次是创新了服务模式,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吴江图书馆利用“四位一体”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中心,每年精心策划和组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形成品牌化、系列化运作模式,把活动向基层、农村大力推广,惠及更多的市民群众,2012年度共举办读者活动181项。
第三,扩大了图书馆影响,提升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水平。目前,吴江藏书总量约145万册,实现人均占有图书1册以上的创建目标,如今,“满城书香”已成为吴江的城市新名片。
吴江的实践也引来了各方的关注,据悉,江苏省文化厅准备近期在全省范围内推广这一“在务实基础上探索出来的创新工程”。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也对这一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末端创新”的意义。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刘炜认为,现在各种工程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问题就在于供给和需求脱节,而“末端”最知道群众需要。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巫志南指出,原来多渠道、多载体的建设方式比较粗放,人员、资金、设备配置方面都有不足,吴江通过资源整合,在“末端”使服务得到完善,提升了服务效益。他表示,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体现在“末端”更可贵,有时建一个上万平方米的图书馆,还不如建20个500平方米的基层馆,因此,“四位一体”对各地探索面向基层的资源整合路径具有示范和启发意义。佛山市禅城区图书馆馆长屈义华表示,有些问题很多人都能发现但没办法解决,“四位一体”体现了吴江人干实事的特点,提高服务效能不能光靠喊口号。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表示,对于如何解决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效能提高问题,从而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吴江用自己的实践做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