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湖湘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古城莲荷
回忆潘心元烈士
质朴真情写人生
花做的云
千年古刹开福寺
夕照鹿柴景色幽




 中国文化报 >  2013-07-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忆潘心元烈士

    杨晓冬  汪泽平

    参加革命

    潘心元1903年1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丰裕乡伍家渡一个大户家庭,祖辈靠手工业和纺织发家。1921年他考入颇有名望的岳云中学,1922年与浏阳同乡校友创办《新民》刊物,被推选为首任主编,办刊费用主要由他从家里拿钱解决,刊物将矛头直指当时的反动统治阶级。1924年他被学校除名,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春,潘心元建立浏阳第一个农村特别支部;1926年,全票当选中共浏阳县首任县委书记;1927年4月他出席了中共五大,同年组建浏阳工农义勇队并任党代表,并建立农民协会,当时会员有30万之多,是湖南省会员最多的县。

    红军将领

    马日事变后,他率领浏阳农军几万人进攻长沙。同年9月参加了安源军事会议,会议决定潘心元协助毛泽东去铜鼓指挥秋收起义,两人途经浏阳遇敌被捕,在押送途中设计逃脱,这也是毛泽东革命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被捕;1928年,潘心元先后任中央湘东特委副书记、湖南省委委员、省农委部长、中共中央巡视员;1930年2月在吉安陂头召开“二七”会议(又名陂头会议),中央指定毛泽东、朱德、潘心元、曾山、刘士奇任红四军、五军、六军总前委常委,指导赣西、赣南、闽西、东江、湘赣边等地革命斗争,同时潘心元还兼任红四军军委书记和政治委员,后来他还担任红三军政委、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一军军委委员等职务。

    英勇就义

    1930年,浙南特委与红十三军在敌人残酷清剿中,面临困境。危难中潘心元被任命为红十三军政治委员。1930年冬,潘心元去温州参加会议,当时已准备了一只船专程送他,但在临行前一天,一名战士表示已找好便船去温州,红十三军二团领导临时改变主意,认为有战士同往会安全一些。于是潘心元和这名战士去玉环县九眼江搭便船去温州。不料刚上船,一群荷枪的国民党士兵冲出来,原来是当时国民党对红军的家属视为匪属,这名战士的岳父母为划清界限,竟然告密欲杀掉自己的女婿,而潘心元根本不知道这一切。他对敌人说:你们不是要抓共产党吗?我就是共产党,你们要抓就抓我吧。与这位兄弟无关,你们将他放了吧。敌人问:“你是共产党的什么人?”潘心元回答说:“我是真正的共产党员,要杀要剐由你们,只要你们放了他。”随后两声枪响,潘心元英勇就义,年仅27岁,而敌人当时根本不知道他是谁。潘心元牺牲后,红二团战士冒死抢回遗体,葬于玉环县苔山岛山顶。1996年,当地村民自发集资修建了潘心元墓和纪念亭。1997年该墓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8年当地政府修建潘心元烈士纪念馆并对外开放,供游人缅怀革命先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