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湖湘文化·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古城莲荷
回忆潘心元烈士
质朴真情写人生
花做的云
千年古刹开福寺
夕照鹿柴景色幽




 中国文化报 >  2013-07-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质朴真情写人生

    熊  萍

    近日,偶得刘克邦先生散文集《自然抵达》。读完,很多细节一直萦绕在心间,这是一本很有吸引力的书。

    记得刚拿到书时,因正忙于写一篇论文,便把书随手丢在沙发上,想有空的时候再去翻翻。论文一直写到凌晨两点,发现先生还在看书,我把灯关掉,让他早点休息。没过几分钟,他以为我睡着了,灯又亮了,我懒得理他,自顾自睡去。等我醒来,大概已到清晨6点,我发现灯还亮着,心想,是什么书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他彻夜不眠?我悄悄起床,猛地将书抢过来,先生没有生气,而是兴奋地告诉我这本书很有意思。他给我讲书中一些感人的故事,他说他也有与作者类似的人生经历。我发现这本让他着迷的书正是我丢在沙发上的那本《自然抵达》。

    过了两天,我的论文初稿完成,躺在床上,我开始认真地读《自然抵达》。中间流了不少眼泪,也笑了不少。我拿出铅笔,在书中写写画画,在每一篇末尾都忍不住留下了一段感言。书上涂满了我的文字,画满了杠杠,先生责怪我不爱惜书,我说:“书是作者向读者的诉说,我在书中写上的密密麻麻的文字,是读者在向作者表达读书的感悟。”

    儿子在家等待录取通知书,看我们这些天都在谈论《自然抵达》,对这本书也产生了兴趣,经常捧起翻一翻。一次饭间,他突然提到,《一对金戒指》写得像“小说”一样,我知道这是作者儿子的孝敬举动触动了他的心灵,我的儿子之前可能从未思考过为父母做些什么,这篇文章让他有所警醒。饭间,儿子还邀我去三王街双燕楼,我知道这是他想亲自去体会《馄饨店里的感动》。一次走在财政厅附近的地下通道,儿子突然问,刘克邦写的地下通道应该是这里,擦鞋大妈会是哪一个?我知道这本书已经深深印刻在一个少年读者心中了。

    《自然抵达》在我们家掀起了一阵小小的波澜,我想,刘先生的散文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有三个原因:其一,作者对社会、人生有善良和包容的博大胸襟,让人敬佩,给人正能量。笔墨是从一个人的胸襟里来的。胸襟小,笔墨的气象就小;胸襟大,笔墨的气象自然就大。散文深深地植根于生活之中,让我们时时品味到一种温暖、光明、向上的人生图景。其二,散文写生活的原生态,毫无刻意,浑然天成,很具有亲和力,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写人物如路边擦鞋大姐、热心朴实的六娭毑、正直严谨的老处长;写事件如车祸现场的寒心、门诊看病的无奈、《故事会》引发的误会等,全是最真实的生活、真切的情感、贴近读者的画面。其三,质朴文字中处处散发着以小见大,以景喻理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刘克邦的散文包含着朴实而又深邃的思想。读它,让人感受到阅读的宁静怡然,让人体味到一种繁华褪尽的沉静,让人对心灵进行一次洗涤。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