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守安
在当代社会,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汉字书写在逐渐脱离实用性的同时,其审美属性和艺术价值日益彰显。生活的审美化需要书法“艺术”的融入和展示,社会现代化进程也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电脑普及、手机功能空前强大的情境下,“提笔忘字”已不是少数人的隐忧,而成为普遍的现实感受。在校大学生不仅是现代人文与科学技术的学习者,而且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者。如果说学习外国语言文字是中国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和技能,那么,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写好汉字则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书法是中国民族文化血脉中的重要元素,血脉不能断,重要元素不能流失。学好母语和汉字应是大学生的基本功、必修课。中华民族创造汉字、书写汉字,首先不是“艺术”创造与欣赏,而是文化创生与工具使用。汉字是华夏民族文化中最具民族特性和生命活力的文化形态之一。在现代中国绚丽多彩的社会文化图景中,中国书法比国际大片、动漫、3D技术等现代科技产品更具民族性、本源性与文化承载力。大学生积极学习中国书法,参加书法活动,既体现了对书法的兴趣与爱好,更体现了对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写毛笔字,既原始又时尚,既传统又现代,既感性又理性,既率意又严谨,听着流行歌曲临写古碑不也是大学校园文化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吗?
学习中国书法,具有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中国书法作为文化资源,应当共享;作为“艺术”作品,应当共赏。大学生在传统与现代的时空隧道中穿梭,在书法技艺修习中欣赏碑帖经典,在感悟与理解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展现濡墨结字与谋篇布局,方能体味古代碑帖经典之高妙;只有了解古代书写传统与文人翰墨生涯,才能深入理解中国书法文化。所以,对广大学生来说,学习书法不仅是沉潜经营点画之学,而且是在修炼毛笔书写技能中欣赏书法艺术与体认中国书法文化的综合过程。
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书法历来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表。它以汉字结构为基础,以线条为组合方式,表现出独特的东方美、抽象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更加迫切。书法以其独特魅力,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