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山东记者 常会学 孟 娟
他个头不高,中等身材,对人总是笑容满面。亲切,务实,是他留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但深入接触后,更多人会用勤勉、果敢、知人善任来评价他。他,就是山东省艺术馆馆长王寿宴。
从2000年1月进入山东省艺术馆,王寿宴从事群文工作已有13个年头。13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正是这段时光,使他深刻体会到作为一位群文工作者的幸福与快乐。用王寿宴自己的话说:“为基层群众服务,其乐无穷。”
4月28日,王寿宴被授予“山东省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 兢兢业业 扎根基层
时针拨回2010年7月8日。上海世博会山东周踩街巡游演出现场鼓乐升平,一派祥和。鼓子秧歌、鲁西南平派鼓吹乐、龙灯扛阁等具有地方浓郁特色的表演,使上海世博园博城路人潮涌动,创下了世博会开幕以来踩街巡游活动观看人数最多的纪录。
看到这一幕,王寿宴在兴奋之余觉察到些许倦意。看了看时间,他才意识到自己已近两天没合眼了。坐了13个小时的大巴从济南赶到上海,王寿宴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区布置中。从7日下午4点走进展厅,到8日上午10点上海世博会山东周即将开幕,他才从展厅走出来。
“我们当时差点没认出他。头发有些杂乱,眼里满是血丝,衣服被汗水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留下层层印迹。”忆起当时情景,山东省艺术馆表演艺术指导中心副主任申海英记忆犹新。“忙碌了一夜的馆长不仅没回去休息,甚至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跟我们一起来到了开幕式现场。直到下午踩街巡游演出结束,才回宾馆躺了一会儿。”
在上海世博会山东周活动中,山东省艺术馆承担了开幕式迎宾演出、踩街巡游演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习区展示3项任务。从3月份接到任务开始,王寿宴几乎没踏实睡过觉。从前期策划到制定方案、从节目辅导到现场合成,每个环节他都亲自参与。
在这次活动中,山东省艺术馆荣获上海世博会参展工作先进集体;王寿宴本人也因表现突出,被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
而这,仅是他兢兢业业从事群文工作的一个缩影。有人说,“群众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作为全省群文活动的组织、业务指导部门,艺术馆的事务相当繁杂。作为山东省艺术馆馆长,王寿宴常带队到山东省17个地市深入了解情况。馆里每次下基层调研、辅导,他都尽量亲临现场。长期扎根基层,使王寿宴对全省群文事务了如指掌。具体到每个县的县文化馆馆长叫什么、何时上任、有何特长,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做决策,不能拍脑袋。只有做到对基层群文活动开展情况心中有数,才能合理安排全省群文活动业务指导。群文活动该怎么开展,不能等上级领导指挥,应从群众中了解。”王寿宴说。
近年来,山东省艺术馆结合全省实际组织承办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山东省曲艺汇演、山东省庄户剧团调演、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已成为丰富群文生活的知名文化品牌。
〉 勤于思考 创新思路
2007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经省编委(鲁编办[2007]23号)文件批准,正式在山东省艺术馆挂牌成立。从此,收集、整理、研究非遗,开展非遗普查、展示、宣传,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成为山东省艺术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无任何非遗工作基础,也无任何
验可借鉴。如何开展非遗保护工作,王寿宴虽一筹莫展,却也深知肩上责任重大。他认真组织山东省非遗普查和验收,并作为第一作者完成的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四个一”标准模式》,在非遗普查上首创“四个一”普查评估办法,即以县级为单位,完成“一本普查资料汇编、一个档案资料室、一个珍贵实物陈列厅、一个数据库”。这一标准模式被全国推广,并荣获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目前,山东省140个县市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四个一”。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山东省非遗资源数据库,被国家数据库中心确定为全国唯一试点单位。
在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中,王寿宴意识到:“非遗保护,重在传承。提高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及社会各界的保护、传承意识,至关重要。”为此,他深入基层开展调研,组织制定了“齐风鲁韵”传习大课堂实施方案,将非遗传习教育与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农村文化大院等有机结合,采用教学、演示、互动等多种形式,共组织举办京剧、吕剧、年画、武术等110多个项目200余次培训讲座,全省1.8万余人次从中受益。
作为山东省群文活动的亮点,2010年,“齐风鲁韵”传习大课堂荣获第十五届“群星奖”项目奖。王寿宴本人也获十五届“群星奖”群文之星称号并记三等功。
为及时总结山东省非遗保护工作经验,王寿宴还主持编撰《齐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民间戏剧卷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上、下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下卷)。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幅图片,他都一一审阅,甚至精确到词句的使用,都再三斟酌,精益求精。
目前,山东省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2项(古琴、剪纸);国家级非遗名录153项,省级名录419项,市级名录1219项,县级名录4620余项;国家级传承人58名,省级传承人262名;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3个。全省非遗保护工作成果显著,走在了全国前列。
〉 知人善任 激发团队热情
近年来,在王寿宴的带领下,山东省艺术馆几乎每年都获重大荣誉。2008年,山东省艺术馆组织的山东祥云小屋被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文化部评为最受欢迎奖;同年,山东省艺术馆荣获全省非遗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09年,山东省艺术馆荣获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先进集体;连续13年,山东省艺术馆都获省直机关精神文明单位称号……在文化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文化(艺术)馆评估定级中,山东省艺术馆都被评为“一级馆”。
在王寿宴看来,之所以能获得这么多荣誉,除各级领导、老百姓对山东省艺术馆的重视与支持,一个重要因素是山东省艺术馆有个团结协作的工作团队。他本人,只是充分信
这个工作团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机会而已。
对于这点,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副主任王芹深有感触。2006年,她从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毕业后进入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工作。“对于我这个拥有一定非遗专业基础知识、但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人,王馆长对我委以重任,放心地让我做《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上、下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上、下卷)的执行主编。这对我来说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使我加速成长。”
但是,放权并不等于放手不管。“虽然馆长放心地把一些重要工作交给我们,但他并不会撒手不管。相反,他会一直站在你后面。一旦你遇到困难,他都会第一时间给你提供帮助。在我们眼里,馆长是我们坚实的后盾。”申海英如是说。
作为一馆之长,王寿宴还体恤员工。为能让家在外地的同事与家人多些时间团聚,每年节假日,他都主动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承担馆里的大部分值班。
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充分为员工着想,极大激活了每个年轻人乃至整个团队的力量。用员工的话说,“都不好意思不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今年10月,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办。作为“十艺节”群文及美术部副部长,王寿宴除要处理山东省艺术馆日常工作事务外,还需投入大量精力到省艺术馆新馆改造工程、群星奖及全国美展的开展中来。虽然每天的日程排得都很满,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但他从未说过一个累字,仿佛总是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说实话,怎么可能不累呢?但是我累得很快乐。”王寿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