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修兵)日前,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WHITRAP)上海中心举办的历史性城镇景观国内培训班在上海举办。这一主题的培训班在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尚属首次举办。
历史性城镇景观(HUL)是一种遗产管理的现代方法,其基础是对任何城市所具有的(自然和文化、物质和非物质、国际和地方)价值层积及其相互间关系的确认和识别。同时,它也基于城市保护分析和规划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融合和借鉴的需要,从而避免在当代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过程中将其孤立开来。
据介绍,共有21名学员参加培训,分别来自哥伦比亚和我国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江苏南京、江苏苏州、江苏同里古镇、浙江杭州、浙江西塘古镇、云南丽江古城、山东济南、山西晋中等地。学员职业或教育背景涉及建筑、城市规划、风景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土木工程、历史、政治、管理、经济、地理、非物质遗产等。本期培训历时4天半,设置了6个讲座模块、半天实地考察和一天专门针对中国历史城镇及遗产地的保护管理问题所展开的圆桌讨论。讲座系统地介绍了欧洲和中国城市保护的历史和传统,并列举世界各地的实例,说明历史性城镇景观(HUL)方法如何在发展过程中为当地政府提供帮助。
“这些讲座的目的是在中国语境内对历史性城镇景观概念进行解读,并就其与中国现行城市保护方法与实践之间的区别加以分析,包括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行为者和利益攸关方,以及不同专业学科和实践之间的融合。”培训班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复杂性的增加、利益攸关方的扩大以及利益分歧的加剧,城市遗产管理也应更加关注过程的管理、对各类人群和利益群体的引导,理解不同的观点,让各方表达自己的声音,并让这些观点在更广范围内获得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