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波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过去做过电影摄影的摄影师喜欢把对画面景深的控制保留到电视剧作品中。业内人士都认为,这样拍出来的电视剧画面能传达出很多故事情节以外的镜头语言。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既然电视剧有电影的特质,就从电影画面与电视画面景深做个对比,电影镜头的画面景深,自近而远有着不同的纵深层次,观众与画面的关系比较贴近,画面除了被拍摄主体,景深都处在焦点以外,造成画面虚化的特质,具有真实性,可以让观众积极地思考。现在的高清摄像机画面都很清晰,因此,要想办法在画面景深上加以控制,否则,很容易把画面拍得平淡,没有层次,人物和背景贴在一起,主次不分,所以,把电影制作观念引入电视剧创作中,有意控制画面景深,这一点很重要。
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几年前播出的一部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该剧画面与一般的电视剧有很大的不同,它看上去更像是一部长篇电影,这部剧除了一般电视剧常用的中、近景镜头外,多用大景深广角镜头拍摄全景画面,两级镜头大量运用,画面前景、背景都做了虚化处理,注重了对画面景深的控制,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到了要表现的焦点人物上,突出了剧中人物,加深了画面的韵味,这在电视剧创作中很少有,电影镜头的表现形式让观众格外喜欢。
该剧导演张黎就是电影摄影师出身,当年,他作为摄影师拍摄的电影作品在业内就有反响,画面独树一帜,张扬个性。这部电视剧,他就完全打破了传统画面样式,画面不但很有层次,表现得很有厚度和张力,而且每个画面都很丰满,呈现出了强烈的影视合流,是用电影语言来拍电视剧。剧中画面不仅用光考究、影调富有质感,镜头运用也张弛有致,把电影镜头中特有的画质,完全嫁接到了这部电视剧中。
景深是镜头固有特性,也是摄影师利用这种特性进行画面艺术创作的手段,一般电影摄影师都喜欢短景深,以营造出电影视觉的质感。
最近去西藏拍摄了一部反映山东援藏干部的数字电影《守望天湖》,这次使用的高清摄影机完全具备了电影摄影机的特质,可以拍2-4k高清晰度画幅,比电影摄影机更为突出的是,它可以很方便地改变感光度,这使得画面又多了一个控制景深的手段,拍摄中,我们经常根据现场光线情况,感光度从160度到800度,甚至做更高的感光度调整,感光度在这个幅度的调整,几乎不影响画质,经常是光线弱了就提高感光度,光线亮了就降低感光度,随心所欲,这样的控制,使拍摄出的画面景深变化很大,景深控制得很好。考虑到西藏特殊的地域特点,我们还使用了超8广角定焦镜头,就是看好了这个镜头可以拍出很大的画面景深,拍摄时把光圈控制在11-16之间,细腻表现了雪域高原、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的山川。
广角镜头特质,就是可以在很近的地方,拍摄到更多的景物,透视比较大,产生的景深效果也比较大。如果拍摄人物,镜头前的人物,前后变化就很明显,人物背景后面的景深很大,运用这一特性,可以在空旷的环境中,表现画面的远近感和立体感,把狭小的空间表现得相对宽阔,把远近感比较弱的场面,表现出纵深和空间,在表现运动方面,由于广角镜头对纵向运动的拍摄有夸张作用,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强化纵深运动的速度感,如拍摄汽车和人的前后追逐等场面,用来加强速度感并渲染气氛,一些武打场面的镜头设计,也是通过广角镜头这一特质来实现的,这就是短焦距、大景深所产生的独特魅力。
一般观众只注意到画面背景虚化,其实,把镜头前面的景物做虚化处理,同样也可以达到突出主体的作用,我在拍摄一部悬疑、惊悚题材电视剧时,全剧就统一了这样的景深处理风格。在室内拍摄,如果画面的背景景深不好处理,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就在画面前景上做文章,把摄影机前景的景物拍虚,这样画面就有了纵深和张力。
总之,我们要学会把控制画面景深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段,随着高清摄像机不断更新换代,只要我们掌握了景深的基本技术原理,就可以在拍摄不同风格样式的电视剧中,灵活掌握和运用,做到让画面景深为剧中人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