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艺彩山东·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专题

第4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生动的舞台表演 丰富的人物形象
通过画面景深展现影视艺术魅力
泰安:2000场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
保护文化遗产应与城市化进程并行




 中国文化报 >  2013-12-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泰安:2000场活动送到百姓家门口

    泰安市群众文化艺术年·广场舞大赛决赛现场   陈 坤  摄

    本报实习记者  王松松    通讯员   郑  蕾

    近日,泰安市岱岳区区政广场人海如潮,泰安市群众文化艺术年广场舞大赛决赛在此举行。从村居到乡镇再到县市,来自全市的数千支广场舞蹈队伍经过层层选拔,最终17支代表队脱颖而出,现场表演了精彩的广场舞蹈。

    为让广大群众共享公共文化建设的丰硕成果,今年,泰安市以承办“十艺节”音乐类决赛活动为契机,策划实施了群众文化艺术年活动,广场舞大赛便是其中一项内容。

    让更多好作品展示出来

    11月13日,泰安市农民书画家作品展在东平县文化发展中心大楼举行,四楼走廊挂满色彩斑斓的特色农民书画作品,现场近200名观众大饱眼福。据东平县文化馆张华介绍,这次展览共收集到6个县市区59个乡镇263名作者的作品360多幅,从中遴选了180多件作品进行展览。

    “这次的参展者都是普通农民,书画大多是他们的业余爱好,不断地交流、切磋,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张华告诉记者。

    “不同于专业的展览,农民书画家作品展应以提高农村书画人才的积极性、培养基层群众的文化参与性为目标。”泰安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广尧告诉记者,“我们想让尽量多的作品被展示出来。”

    “农民书画家作品展是泰安市群众文化艺术年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据泰安市文广新局局长刘康介绍,群众文化艺术年活动是泰安市贯穿全年始终、在市、县(区)、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四级群众大舞台开展的文化惠民活动,要让全市群众共享文化福利。

    据介绍,自群众文化艺术年活动开展以来,泰安市共开展各类文体活动2000余场,呈现出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潮的生动局面。其中,泰山区连续开展6届社区消夏擂台赛,岱岳区常年开展广场舞比赛活动,新泰市开展庄户小剧团唱响流动大舞台,组织98支庄户剧团深入农村巡演,观众达50万人次;肥城市连续举办农民文化节“百姓大舞台”,有160多万人次参与活动。

    民非社团的参与成为亮点

    接电话、填登记表、协调场地……泰安市文广新局社会文化科科长张云鹏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很多庄户剧团和舞蹈队想组织文化活动,希望我们帮忙协调场地。”

    “文化类民非社团的参与是今年群众文化艺术年活动的最大亮点。”王广尧告诉记者,泰安市放开公益性文化活动的举办权,允许并鼓励民非团体承办公益性的文化活动。

    “文体广场好处多,四德工程开快车;群众活动有场所,乡村文明结硕果……”8月21日晚,悦耳的音乐吸引着满庄镇北留村的村民们来到小广场上,来自泰安岱岳艺术团的演员们正在这里表演柳琴说唱《越唱心里越快活》。

    “结合农村文体小广场建设、‘四德工程’和‘乡村文明行动’,岱岳艺术团创作了节目,并自发下村演出。”张云鹏告诉记者,“我们给满庄镇打电话协调了场地和设备安装。”

    据王广尧介绍,今年列入泰安市群众文化艺术年活动的102个项目中,有38个是文化类民非团体承办的,占总数的1/3,“明年我们还将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民非团体成为承办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主角。”

    “民非团体参与到公益性文化活动中,变文化供给‘单一主体’为‘多元主体’。”刘康认为,这既能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活力和互动性,还预示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我们由‘办文化’改为‘管文化’,优化了文化资源配置。”

    激发百姓参与热情

    7月24日傍晚,新泰市“百姓大舞台”在小协镇小协村拉开帷幕,《朝阳沟》选段、《春暖花开》、《快乐宝贝》等戏剧、舞蹈表演,吸引了上千人前来观看。

    小协村文化带头人李天安告诉记者,村里从早到晚都有跳舞的、练拳的、健身的,这次演出的10多个节目全部由村民自编自演。

    像李天安这样的文化带头人,在新泰市916个村,基本上村村都能找到一两个。

    为丰富群众文化,在全市形成浓厚的社会文化氛围,2013年,山东新泰启动了“百千万”文艺队伍培训工程,采取市级示范培训、乡镇重点培训、菜单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训百名镇级群众文化辅导员、千名村级业余文化艺术辅导员,培养万名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志愿者。

    今年64岁的牛恒连是“东牛村山东梆子剧团”团长,他说,以前东牛村人几乎都会唱梆子,但后来唱山东梆子的人越来越少。参加完培训后,他动员本村演员、司鼓、琴师加入东牛村山东梆子剧团。现在,该剧团不仅在本村唱,还走出去演出。

    “文化带头人组织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将基层群众从‘教育对象’转变为‘活动主体’,从台下‘观众’转变为舞台‘主角’。”王广尧说。

    “这是我市实施的群众文化活动服务‘酵母’工程,从人才集中培养到人才统一管理、再到人才整合使用,推动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新型群众文化活动服务模式。”据刘康介绍,在“酵母”工程影响带动下,改变了老百姓被动接受和参与文化服务的模式,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自办的有机结合,满足了群众多元文化需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