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地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文化财富

第2版
创富基石

第3版
创意营销
  标题导航
徐汇滨江:海派遗韵与国际风范的文化空间
雾霾围城 养生地产发力




 中国文化报 >  2014-01-1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汇滨江:海派遗韵与国际风范的文化空间

    徐汇滨江“西岸文化走廊”一隅。

    2013年“西岸音乐节”现场

    继2013年10月上海黄浦江滨江区“西岸国际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举行之后,由印尼华人收藏家余德耀创办的余德耀美术馆于2014年1月7日在滨江区举行落成仪式。这座由龙华机场大机库改建而成的美术馆,总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成为黄浦江边又一文化地标,为上海增添新的城市文化名片。如果说,外滩代表上海过去的历史和文化,陆家嘴金融区体现了上海改革开放30年的宏图,那么,徐汇滨江则是上海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面镜子,这里将成为新海派文化传递给全世界的重要输出地。

    □□  李康化

    高楼林立的浦东陆家嘴、灯光璀璨的浦西外滩、川流不息的人民广场、繁华现代的徐家汇,这些早已成为人们提及上海时首先想到的地标。长久以来,上海也正是以这些标志背后蕴含的经济实力与活力跻身国际化大都市行列。但环顾当今著名的世界城市,除了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水准,一个不可忽视的品质正在显现:文化的繁荣。伦敦、巴黎、纽约等世界城市越来越因文化创意产业而被辨识和记忆。然而,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多以点状分布,众多有特色的文创园区散布在各处,并未形成更具影响力和象征性的板块。为展现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魅力,上海需要打造具有海派风格与国际风范的文化空间。

    徐汇滨江适时地进入人们视线。在寸土寸金的上海市中心,7.4平方公里的徐汇滨江被誉为最后一块可以大面积开发的区域。当前,徐汇滨江正怀揣着文化梦想:建设成与伦敦南岸、巴黎左岸比肩的上海西岸,助力文化上海的国际化进程。

    城市文化功能的承担者

    从外滩到陆家嘴,再到世博园区,上海的城市主导功能经历了由商业商贸到商务金融,再到文化博览的扩容。这幅城市发展的卷轴沿黄浦江展开,文化功能的承担者也即将于滨江诞生。

    宏观而言,徐汇滨江位于中心城区内黄浦江南延伸段,其战略意义在于能否北承世博园区,发挥并放大后世博效应,将文化博览功能承接、延伸、强化,形成与陆家嘴中央商务区遥相呼应的中央文化区。微观而言,城市具有提供文化商品、服务,营造文化氛围的文化功能,上海西岸的打造增添了休闲旅游的目的地,其定位也必将引领城市的文化品位,徐汇滨江正在以后世博时代的文化标杆地为前进方向。

    徐汇滨江主打文化牌区域功能划分的优化选择,既与徐汇区现有产业区规划相互补,也和其他区滨江地带的发展相错位。徐汇区文创产业发达,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特色:徐家汇商务文化旅游体现繁荣、漕河泾数字文化产业体现实力、衡复历史风貌区展示风情,而徐汇滨江则凸显文化品质和国际品位。不同的特点和定位拼接出徐汇区文创产业的样貌,徐汇滨江的发展借力于已有的徐汇区文创产业实力,有资本和气势走国际化精品路线,并反哺区域的文化实力。

    从上海市的整体眼光来看,徐汇滨江的独特性不仅在于开放式文化展示,更在于与其他滨江地区一起构筑完整的城市功能。浦东陆家嘴滨江区以良好的发展成为上海金融实力的象征、黄浦滨江展示了精致的观光旅游样态、杨浦滨江欲以历史建筑为依托走复古路线。已有的滨江链条中缺少一环与上海国际化都市定位相一致的开放性文化区域。徐汇滨江以宏远眼光避免浦江沿线的功能重合,坚持文化路线,助推上海成为以文化为主导力量的新型国际化大都市。

    富有文化内涵的休闲岸线

    文化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这样的理念主导徐汇滨江的开发,就要求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让百姓共享沿江美景。

    江风习习,长廊边或坐饮或漫步,偶遇文化展览,欣赏艺术和美景,徐汇滨江以休闲岸线的形态为人们提供了文化滋养的好去处。就历史积淀而言,徐汇滨江原先以物流仓储、运煤码头、机场等仓储工业为主,旧厂址和旧式工业设备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浦江岸边。顺应现代文创产业的发展思路,徐汇滨江充分利用古老的工业设施,改造成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平台。历史积淀与现代空间的结合,使徐汇滨江实现了从“生产型岸线”到“生活型岸线”的华丽转身。而今,利用北票码头平台构建的塔吊演艺中心、由油罐改建而来的油罐演艺中心等依托滨江工业历史元素形成的新型文化景观随处可见。

    就地理位置而言,徐汇滨江临近徐家汇城市副中心、龙华旅游区、上海植物园等商业及旅游资源。徐家汇人流众多,是隐性的西岸受众;龙华旅游区文化资源丰富,是西岸旅游的重要延伸;上海植物园以自然风景为文化观光作补充。徐汇滨江像一条徐徐延伸的文化丝带,将城市景观从滨江岸线牵引入区域腹地,并联结区域内其他旅游场所,同时也成为完整的浦江景观链中的重要一环。

    徐汇区践行“不算税收算口碑”的承诺,“以人为本”的规划思路极为鲜明:为解决容积率不能轻易突破,又考虑市民在逛绿地时有休息、餐饮的需求,徐汇滨江保留了大量工业遗存,如原铁路南浦站的火车头、调度室等。修路时,徐汇滨江别具创意地打造了一条以法国戛纳到尼斯的沿地中海大道为摹本的可驱车观赏黄浦江美景的通衢大道——龙腾大道,市民可限速每小时30公里“驾游”黄浦江。另外,在徐汇滨江一期的沿江绿带和亲水平台上,设有攀岩、篮球架、滑板道等体育运动设施,还铺设了一条自行车健身、骑游的粗沥青专用道。

    彰显国际水准的文化地标

    自2012年以来,徐汇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商务区整体开发的建设思路,重点打造“西岸文化走廊”品牌工程,重点推进以“梦中心”为旗舰的西岸传媒港等西岸商务组团开发。

    作为上海投资规模较大的中外文化合作项目之一,“东方梦工厂”于2012年8月落户徐汇滨江,为徐汇滨江成为上海新的文化地标注入了强大动力。而后,徐汇滨江引进了TVB(中国)、IMAX(中国)、嘉禾橙天、湖南卫视、时代华纳等项目,建设“西岸传媒港”,陆续推进包括西岸艺术中心、塔吊演艺广场、油罐演艺中心等在内的“西岸文化走廊”建设和“西岸艺术品保税港”建设。

    文化发展不仅要追求产业业态,而且要关注文化生态。连续举办两届的“西岸音乐节”是上海本土原创音乐节品牌,2013年国庆期间的第二届上海西岸音乐节,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歌迷如痴醉,3天共吸引了 5万余观众聚集观摩,票房总额高达千万元。

    另外,2013年举办的“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作为目前以建筑与当代艺术为固定主题的国际双年展,汇集了普利兹克奖得主王澍、中国先锋戏剧大师牟森等国内外建筑大师、艺术家共同参与,通过空间营造推动城市建设,通过艺术生产启发未来想象。

    上海徐汇拥有1700年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中西文化的交汇地、近代海派文化的发源地、百年电影及百年唱片等现代文化产业的诞生地。迄今尚存的三国时期的龙华塔昭示着徐汇有辉煌的过去,徐汇滨江的文化梦想也预示着初具规模的上海西岸有美好的未来。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