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娜
编者按:春节已成为堪比国庆黄金周的一大旅游旺季,马年新春在即,目前已进入春节旅游抢订高峰,本期特别精选了两条风格迥异的国内春节游线路。当然,纸上谈兵远不及实地到访、身临其境更有韵味。2014年新春,一起出发吧!
传统范儿:去安徽休宁品徽州民俗
随着农历新年的日渐临近,位于四大道教名山安徽省休宁县齐云山脚下的南坑村,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这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基本上每家都挂起了红灯笼,忙碌了一年的人们开始准备年货,杀年猪、做米粿、包粽子、做豆腐、做圆子、腌咸菜……忙得不亦乐乎,村里舞狮队也舞起吉祥狮,庆贺今年丰收大吉,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休宁县旅游委主任余坚告诉记者,位于古徽州腹地的休宁县,春节民俗活动历来丰富,并以乡村游见长。来到休宁,不仅可以一览冬日徽州古村落的安谧,还能感受农历春节的浓浓徽州民俗风情。
除了南坑村,休宁的古村落枧潭景区的年味儿也越来越浓,“乡村大赶集、吃杀猪饭”让这个平日里宁静的古村落一时间热闹起来,景区老板推出杀猪饭质朴、味美。红烧肉、猪血汤、山笋炒肉、红烧大肠……一道道地道的农家土菜叫人赞不绝口。村子里的村民们带上家里自采、自制的山笋、山蕨、山芋干、粉丝、米酒来赶集,有的村民还现场做米糖、打米糕。
在新安江源头的休宁县右龙村,人们陆续开始扎板凳龙,右龙村舞板龙闹元宵这一习俗始于宋朝,为古徽州传统文化一绝,寓意保佑,右龙村名也由此而得名。板龙由一节节板凳连接而成,每节1米多长,上装3盏红灯笼,一户一节连成长长的龙身,长度超过百米。劳作一年的村民每逢元宵节都要按村规习俗举行大型板龙表演,威武壮观,气势恢宏。
余坚表示,与南坑、枧潭、右龙一样,这段时间,在休宁县的农村,人们都在备年货、迎新年,处处是一派热闹、祥和、喜庆的场面。
这种欢乐、质朴的迎新年氛围,吸引了江浙沪和安徽本省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食客和拍客,来此吃农家杀猪饭,看农家民俗,和村民一起包粽子、做米糕。余坚说:“避开了喧嚣的都市,在休宁的乡村,游客可以感受古老徽州浓郁的年味儿和轻松自在的乡间慢生活。‘赏黄山冬景,品徽州民俗’‘吃杀猪饭,过徽州年’成为休宁今冬旅游主打产品。”
此外,春节期间,道教名山齐云山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也将开展金亭烧头香、财神迎客送祝福、新春祈福法会、财神巡游、开光祈福丝带免费送、龙狮表演等各类新春祈福活动;乡村花灯节也从腊月小年一直持续到正月元宵,今冬休宁旅游年味儿真浓。
休闲范儿:去西双版纳温暖迎春
1月8日至18日在云南西双版纳首府景洪市举办的2014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吸引了众多目光。作为这一展览的承办方,云南金孔雀旅游集团市场营销总监杨青告诉记者,冬日的西双版纳是国内游的热门目的地,与其他季节的西双版纳游以团队游客为主不同,这里春节游市场多以散客为主,也因如此,春节的西双版纳不仅是一个能够观赏美景、放松身心的温暖目的地,更是一个值得细品的地方。
杨青表示:“由于农历春节与西双版纳当地少数民族的节日并无多少重合,针对春节游市场,我们整合了旗下多个景区、酒店资源,推出了西双版纳文化冬令营项目,受到了游客的欢迎。”
据悉,这一冬令营项目主要针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傣族传统文化保存较为完好的村寨,在西双版纳的“中缅第一寨”勐景来,游客可以在傣家竹楼里品尝傣家传统美食,学习土陶制作工艺和傣家贝叶文化,在孔明灯上写下祝福后放飞心愿、篝火夜学跳傣族舞,通过体验傣家文化的方式,度过一个难忘的春节。“在夜晚来临时,边品尝风味佳肴,边观赏勐景来的夜景,或漫步在青砖小路上,欣赏明亮而又迷人的月光,这样宁静、祥和的夜晚,一定会使你流连忘返。”杨青说。
来到西双版纳,“拜访”亚洲象也是必不可少的。亚洲象聪明、温和,一直以来都被作为吉祥的象征。它们曾广泛地分布在长江流域、两广及贵州地区,甚至北至黄河流域。随着气候和地理环境的恶劣,亚洲象被迫一路南迁。目前,西双版纳是亚洲象在中国唯一的栖息地。
神秘的丛林、诡异的植物绞杀、野象群的嬉闹,组成了野象谷的美丽画卷。这里不但有野象群昼伏夜出、悠游迁徙,还有各种野生动物群生活其间。在野象谷丛林中高高的木栈桥上行走,恰似一支人与自然的交响曲:原始森林莽莽苍苍,是浑厚的基调;奇花异果点缀其间,是跳跃的音符;野象惊鸿一现,是高潮,而飞禽走兽与人和谐共处,则是最值得回味的华彩乐章。
除了“偶遇”之外,野象谷有中国第一所驯象表演学校,在这里可以观赏到大象精彩演出,有大象牵手、大象叠罗汉、大象倒立、大象跳舞、大象走独木桥、大象选美、骑象游丛林等。杨青表示:“今年春节,央视也将针对野象谷的亚洲野象,进行‘想象之旅——直击亚洲象’的系列直播,届时不能来到西双版纳的人们,也可以在电视上一览它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