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张蓓燕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年,我和父亲一起坐船去舟山海老爷岛过年。
一上岸就是长长的坡路。在坡路两旁,渔民们把渔船上的彩色旗帜挂到家门口,有菱形的、长方形的,还有三角形的,上面写着“令”字。父亲告诉我,这些旗帜都是从普陀山请来的,上面还盖着书本一样大的佛印。
父亲的朋友家正在谢年,两张八仙桌上摆满了供品,一只光着白白皮的羊搁在中间,背上插了把明晃晃的刀,嘴上咬了根葱。按照当地的风俗,谢年要挑海上涨潮时,意味着明年的财运像潮水般涌来。
刚进门,东家婶婶就给了我一个厚厚的红包,上面印着两条飞舞的龙。不一会儿,门口来了两位拜年的客人,不进家门,就在门口大声说话,周围马上围起了很多人。拜年的客人和我们一样,也是父女俩。那位父亲的头上套着一只龙头,有两只长长的角,也有龙须。龙头绿色,画着银白的鳞片,那位父亲的脸从龙的大嘴里露出来。
在当地,捕鱼人都崇拜龙,认为大海的浪潮就是龙的身体在推动。渔民希望得到龙的保护,在大海上行船平安,还希望龙保佑多捕到鱼。龙到了家门口,是很吉利的事情。
那位客人向主人家拜年以后,就卸掉了龙头,拿起一把扫帚,开始跳舞了。围观的人们都让出地方来,看他表演。父亲告诉我这舞蹈叫“佯扫地”,也可以说是模仿扫地。
嘟得啦,一扫帚扫到东/老板屋里五根活蛟龙/黄龙盘谷仓/青龙盘水缸/黑龙盘火缸/红龙盘神堂/……
嘟得啦,一扫帚扫到南/老板屋里干大对/一网掏两载/快快回洋来/鲜鱼赶卖场/儿孙进考场/吃有多、用有长/老板做人称心勿称心/……
演唱完毕,围观的人们都给赏钱,有一元的、五元的,有十元的。收钱的是那位女儿,她穿着大红的棉袄棉裤,脸上白白的,扎两个羊角辫,极有年的味道。
如今,海老爷岛上的居民都搬迁了,那座岛上再也没了“佯扫地”和围观的人群,可我常常怀念岛上的那个年,怀念那位舞龙的父亲和穿红袄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