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工美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画家画瓷,是什么带动了这风尚?
铜盘上的精彩人生
“滇西奇葩”剑川木雕亮相京城




 中国文化报 >  2014-03-16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滇西奇葩”剑川木雕亮相京城

    剑川县木雕工艺美术师现场展示木雕工艺流程

    本报讯 (记者朱永安)日前,曾被吴作人先生称为“滇西奇葩”的云南大理剑川木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亮相。30多个种类的100余件木雕艺术作品均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征集而来,展品以明清木雕、建筑木雕、陈设性木雕、实用性木雕和旅游小件为主,体现出剑川木雕的民族性、原创性、艺术性和手工性四大特点。

    1980年,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吴作人先生参观了精湛的剑川木雕之后,欣然挥毫题词“滇西奇葩”。剑川木雕的传统作品如《神龛》严格按照传统民俗相传的福、禄、财、义、富贵纳福、招财进宝、万事如意、光宗耀祖等的喻义设计制作,整座神龛由2180个构件组成,其中雕花构件有710多件。精雕作品《张胜温画卷》应云南省民族博物馆的邀请,由该县兴艺木雕厂经3年多时间完成,复制件高1.82米,长97.6米,是剑川木雕大型壁画的一次突破,也成为云南民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创新作品《福满门》是剑川木雕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对传统的一种大胆尝试性的创作。保留了娴熟的传统木雕技艺的同时,通过巧妙的组合,在现成的古老大门上雕出“门神”或用旧门框作为木雕作品的边框,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意趣。

    剑川是电影《五朵金花》中阿鹏的故乡,白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90%以上,有“白族文化聚宝盆”之称。剑川木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剑川海门口”出土的5300多年前的木制农具、建筑木构件等,是剑川木雕的远古源头。据介绍,剑川木雕均由白族工艺匠师通过口传心授传承,其雕刻艺术在唐宋时期已经较为成熟,明、清至民国时期已经闻名各地,剑川木石工匠曾多次应召入京参与紫禁城的修建,而云南境内几乎所有建筑木雕都出自剑川木匠之手。1996年,文化部命名剑川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2011年剑川木雕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剑川木雕目前已经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仅有各种专业的木雕公司,还形成了专业的木雕村。而剑川木雕的品类也已从原来的雕花飞檐斗拱、牌坊、花窗等发展成为包含民居装潢、木雕家具、木雕壁画和旅游产品等在内的上百种产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