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地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投融资

第3版
融资案例
  标题导航
中关村创业大街:通向“中国硅谷”
产业集聚区难走中关村复制路




 中国文化报 >  2014-07-0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关村创业大街:通向“中国硅谷”

    中关村创业大街入口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英文logo

    □□ 本报记者 孔德

    6月12日,位于北京中关村西区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车库咖啡、3W咖啡、36氪、联想之星、Binggo咖啡等10余家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已经在街区入驻,带来了科技媒体、天使投资、创业培训、孵化办公区等诸多创业元素。

    开街不到一个月,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启动仪式、车库咖啡“创业也疯狂”、创业家传媒“黑马大赛—硅谷赛”、3W咖啡“创业·蜕变—创业在这里发生”等一场接一场的主题创业活动,让这条大街的人气犹如盛夏的气温,一路攀升。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前身为海淀图书城,上世纪90年代曾经是闻名全国的图书集散中心。本世纪初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图书城日渐衰落。为了让老街区焕发新的活力,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引导下,海淀置业集团与清控科创共同投资,成立北京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置科创”),对街区进行运营管理,巧妙利用街区现有特色空间,吸引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入驻,聚集全球创新创业服务资源。“中关村创业大街犹如‘中国硅谷’,旨在打造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创业生态体系。”海置科创执行总经理聂丽霞介绍。

    随需求调整入驻机构

    中关村创业大街北临北四环,西靠苏州街,交通便利。记者观察到,街区内原有的文体用品、书画社、服装等原有的小型商业业态已陆续搬离,沿街几家创业服务机构刚结束装修,正准备搬入。

    聂丽霞介绍,对于街区内的原有业态,海置科创将采取回租、回购、置换的方式进行调整,整合碎片化的零散空间,再引进创业服务机构。整个街区的总建筑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从2013年下半年起开始,陆续调整出共计1.8万平方米用于创业服务机构引进,其余部分将继续腾挪、改造,以支持更多机构入驻。

    联想之星是第一批入驻该街区的天使投资加创新型孵化机构。在其一楼的展示厅里,40多家创业企业的logo墙让人感到创业气息扑面而来,其4楼还有一个1200多平方米的空间,未来打算为科技创新创业者提供一个从展示、培训到投资的“一条龙”服务生态,联想之星负责人表示,搬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目的,是因为这儿是创业者汇集的地方,很多机构都在这儿聚集,联想之星除了投资,还有创业服务的项目,离创业者近点,有利于工作展开。

    为创业者和服务机构连线搭桥,正是街区的主要工作。聂丽霞把创业企业的需求归纳为五点:找人、找钱、找技术、找市场、找“圈子”。她说:“街区的功能是围绕企业这些需求来设置的,构建‘2+5’的功能体系,即两大核心功能需求:‘创业投融资+创业展示’,五大重点功能:‘创业交流+创业会客厅+创业媒体+专业孵化+创业培训’。根据企业需求能否被满足的实际情况,街区不断调整引进的服务机构类型。比如现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具有创业孵化功能的咖啡馆比较多,所以今年我们就不会再引进此类机构了,而目前能够提供创业投融资方面服务的机构比较少,展示功能不足,所以这些将是我们今年引进的重点。”聂丽霞说。

    “接地气”的创业文化

    在采访中,聂丽霞反复强调“创业生态”一词,她认为,中关村创业大街其实是在打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创业生态,在街区内,创业者能找到合适的资源,但这些资源不是由某一个孵化器来全部提供。

    聂丽霞举了一个可操作的流程化例子:“一位刚走出校门的创业者,最初可以到创业咖啡馆中感受创业氛围,在3W旗下的拉勾网找到创业伙伴,组成团队后,可以入驻36氪的集中办公区,可以参加联想之星的培训,听业内大佬的3W公开课,产品开发出来之后,通过创业家等媒体推介到目标人群和天使投资面前,顺利的话获得投资,一直到上市路演,都有机构服务。”

    如果创业企业要走出国门,那也没问题,清控科创在美国硅谷的国际孵化器,能为国内国外的创业者与资源做完美对接。“对于想到中国来发展的美国团队,可以让其先在美国的孵化器做孵化,在产品相对成熟时,引进到国内;对于想开拓海外业务的本土创业者,硅谷的孵化器可以做落地服务。”聂丽霞说。

    记者发现,街区内还有24小时书店兼艺术空间言几又、创业食堂等机构,创业者的各方面需求,似乎在这条街上都能一站式解决,而它们互相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几百米。

    要打造能够良性循环的创业生态,街区在引入创业服务机构时,也有一定的筛选标准:一是要关注创业者、创业团队的早期阶段;二是要有创新的服务模式;三是要有相应的服务经验和服务资源。“中关村的定位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所以我们比较注重在国际上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一些机构。”聂丽霞说。

    眼下,海淀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正全力推动创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关村的政府相关部门会推荐一些创业服务机构到街区。另一方面,街区的创业研究团队会根据国内外创业趋势研究,主动对接领域内的优秀机构。在政府引导资源向创业者倾斜的前提下,创业服务机构也能够对草根创业者更加信任,其服务也能更“接地气”。

    在这种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中关村创业大街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条街一方面可以让已经创业的人获得帮助,更有价值的是,它可以让那些原本不了解创业的人参与进来。就像很多创业者去美国硅谷朝圣一样,这里已经成为中国草根创业精神的栖息地,其特有的创业文化吸引着全国的创业者。

    模式虽好但难复制

    围绕创业企业的发展,街区在自身的运营上也做了很多探索。“从基础性的公共服务到后期的增值服务,包括其间的推广工作等,我们从对企业提供的服务中获取一部分收入。” 聂丽霞说,“海置科创投资方清控科创旗下有专门针对创业的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未来有可能对创业项目或团队进行投资。”聂丽霞表示,街区将争取在3年内实现盈利。

    按照中关村创业大街提供的服务,创业者似乎可以“拎包入住”,人人都可以创业。那么如果把这种模式面向全国推广,能否可行呢?

    聂丽霞表示,虽然中关村创业大街只有220米长,但街区背后的支撑是中国最顶尖的高校、最顶级的创业平台、最顶尖的互联网企业、最活跃的创业气氛,其实质是吸引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端创新创业服务要素、孕育产生关键颠覆性创新的功能中心。而这些创业要素在同一街区聚集而成的创业生态,在中国其他城市很难找到,就好比硅谷只存在加州,无法推广到全美国。“如果复制,要结合本地资源特色,做一些探索,是可以的。” 聂丽霞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