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风
与韩国一家音乐剧服务公司负责人攀谈,讲到近来其公司拟向中国引进一些韩国演艺产品。“演出成本导致的高票价怎么办?”“观众对音乐剧‘感冒’吗?”面对笔者一系列疑问,这位负责人只是一笑,用不流利的中文说,“我们的东西都是原创的,出来演,政府给补贴。”这家公司引进中国的剧目,大部分带有韩剧的影子,部分节目的主演即是在中国大热的韩国明星。上述负责人毫不掩饰自信,“韩剧很火,韩国的音乐剧也会不错。”
韩国音乐剧发展历史不长,从学习欧美起步,到如今向整个亚洲乃至欧美“出口”。这其中在于,一是韩国音乐剧制作人始终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二是韩国政府通过专门社会机构对每年出品的音乐剧进行评选的,择优给予补贴出国演出,扩大本国文化产品的影响力。一位加拿大演艺经纪人告诉笔者,世界期待了解中国,期待中国出品更多演艺产品。
截至目前,我们做得还不够。我们生产了大量的文艺作品,但除了跟风效仿外,不少编剧对各种宝贵的文化资源视而不见。《卧虎藏龙》曾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武侠艺术的魅力,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吸引了大批汉字迷。这些都是做得好的例子,其中经验值得借鉴。
我们常说推动文化走出去,演艺产品是最好的载体之一。不过在走出去之前,创作者应该自省:作品能否区别于当地的文化?作品中存不存在他国观众易于接受的方面?了解别人,彰显自己,演艺品走向海外需练好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