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红色文物具有强大生命力
我的晋绥红色文物收藏之路
红色文物是革命者最好的营养剂




 中国文化报 >  2014-10-2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的晋绥红色文物收藏之路

    郝宏武

    我收藏晋绥文物史料之路,已走过20多个年头。

    晋绥边区又称晋绥解放区,由晋西北、晋西南、大青山地区“绥蒙区”三大块组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山西新军以及其他抗日部队共同创建,是我国最早的敌后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

    晋绥边区位于山西省西部和原绥远省(现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晋绥边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抗日战争时期,它阻敌西进、屏障陕甘、拱卫延安,是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前卫阵地,是延安党中央与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以及北平、天津联系的交通枢纽和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延安与莫斯科联系的国际交通线;在解放战争时期,它又是中共中央(昆仑部队)和西北野战部队转战陕北的大后方。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吕梁的兴县是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晋绥边区政府和晋绥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毛泽东、朱德、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战斗生活,带领边区军民浴血奋战,建立了不朽功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吕梁是革命老区,在战争年代,英雄的吕梁人民前仆后继、筹粮筹钱、参军支前,为民族解放和革命胜利做出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1989年春,我上大学之际,偶然的机会与同学结伴去兴县晋绥烈士陵园、晋绥纪念馆参观,晋绥的辉煌历史及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所处的显赫地位,深深地感染了我。通过这次晋绥边区行,我受益匪浅,晋绥的红色文物引起我的强烈关注和深深爱好,由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我开始潜心收集整理晋绥时期党、政、军、民的各种文物党史资料。

    晋绥号称“小延安”,11年间,晋绥作为延安的屏障,大后方、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以贺龙、关向应、习仲勋等为首的晋绥党、政、军、机关人员,确保了延安的物资需求,始终未让侵华日军越过黄河,是保持延安和其他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畅通通道,是联系前苏联的国际通道。晋绥儿女出粮、出款、出人,涌现出了诸如牛友兰、刘少白、孙良臣等诸多民主绅士,特别是牛友兰先生,将住宅捐政府作为晋绥边区的首府驻地;捐资2.3万余大洋,筹建西北农业银行;出资1万大洋,筹建兴县民众产销合作社,后更名为晋西北纺织厂,成为晋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厂。1942年5月,牛友兰为团长,亲率晋西北绅士团一行13人,赴延安进行长达3个月的参观学习,受到毛泽东、朱德、 林伯渠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宴请,在当时反响极大;动员自家“复庆永”商号股东,把商号内所有的布匹、棉花、鞋袜、肥皂、毛巾等拿出来,给董一飞团长的十八团换了冬装,这在当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更显难能可贵。他还将13个子女先后送到革命队伍中,其长子牛荫冠时任晋绥边区行署副主任,后任国家供销联社主任(我集有牛荫冠及夫人赵辉、其弟牛荫西关心晋绥之亲笔书信27封)。然而就是这样的民主绅士,在1947年的土改中,对其实施“斗牛大会”,使牛友兰先生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极大伤害,于1947年9月27日含冤去世。毛主席闻讯后大发雷霆:“刘少白、牛友兰这些人是不该斗的!”电告贺龙司令员去陕北米脂杨家沟,贺龙司令员给毛泽东回信(我收藏有其信件),以作阐释。

    第一代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都曾在晋绥边区工作生活过,毛泽东曾在此作过《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提出“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贺龙司令员在晋绥转战11个年头,使晋绥根据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过艰难曲折,不断发展兴旺,《贺老总就在蔡家崖》写出了晋绥人民对贺老总的无限眷恋和景仰。习仲勋身为陕甘宁晋绥边区政委曾3次亲临晋绥。1946年12月16日,习仲勋受中央委派,在离石县高家沟参加了由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主持的陕甘宁晋绥联防作战会议(我收藏有习仲勋从陕北带过来的文件篮一对,使用过的油灯、炕桌等)。1947年6月,习仲勋去临县双塔村,看望叶剑英、杨尚昆、邓颖超等。1947年10月13日,晋绥边区各界在兴县北坡村举行大会,庆祝人民解放军各战线反攻的胜利,并庆祝《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习仲勋、贺龙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80年代,习仲勋对山西申办中国老年历史研究会有亲笔签字(我收藏有批文复印件),他对晋绥边区的牵挂和关爱,一直感动并激励着老区人民!

    记得1993年除夕之际,有人告诉我一位“老夫子”有批东西想出手,我听讯后冒雪赶往他家,在一幢老旧的房子内见到藏物。一看到东西,我兴奋得出了一头汗,虽然出价很高,但我最终还是如愿以偿。回家后细作分类,其内容颇多,有战时鸡毛信、公告、布告等;有军队写给地方的信件,目的是在当地征用毛驴、担架,运送军火、弹药和伤员;有当地政府写给村公所的信件,目的是在当地征集粮、草、军鞋等等。此外,还有边区的结婚证,离婚证,路条,土地证,斗争地主果实单,反对妇女缠足罚金单,战时通缉令,捉拿汉奸、逃兵及伪军保长等记录,收获颇丰。后来,但凡为晋绥文物资料的物件,我都想方设法收藏到手,足迹遍及晋绥儿女生活过的四川、北京、陕西西安、甘肃、宁夏、山西太原及吕梁全区。截至今日,已累计收集晋绥文物党史资料及战时实物总计2万余件。黄金有价,红色文物无价。闲时静下心来,收集、整理,饶有兴趣,乐此不疲。

    2006年11月22日,山西省民俗博物馆举办了“历史的足迹——郝宏武红色收藏展”,主展我收藏的晋绥文物史料,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获得新闻媒体广泛而深入的报道和参观者的一致好评。2009年10月1日,为庆祝建国60周年,我在山西省柳林县文化馆举办了晋绥文物史料展,轰动柳林县城。2011年6月,我在吕梁汉化像石博物馆举办“珍藏的红色记忆展”,吕梁市委宣传部部长吕改莲题写“晋绥精神,永放光芒”,吕梁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靳佩荣题写“红色音符”,离石区委宣传部部长王香连题写“烽火岁月,珍贵史料”。2013年11月6日,由兴县县委县政府主办,在吕梁国际宾馆会展中心举办了“晋绥红色文物资料展”,吕梁市委书记高卫东、兴县县委书记郭颖、兴县县长梁志峰等观看了展览,给予好评和肯定。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作为晋绥人,我愿不遗余力,为晋绥文化的挖掘、发展,为打造晋绥红色旅游,使其成为全国叫得响数得着的红色爱国教育基地,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耕耘、拓展和贡献!我愿我所收藏的所有晋绥红色文物,能在缅怀先烈、教育后人、讲述中国革命奋斗故事、追求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征程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