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云鹏
自今年9月27日晚,作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闭幕式演出首次亮相以来,陕西演艺集团杂技艺术团有限公司新创排的大型原创杂技剧《丝路彩虹》一路演来,可谓马不停蹄,不但在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的舞台上再获最高奖项,此次又有幸参加“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晋京)展演,不少人因此向公司、向我本人表示祝贺,说《丝路彩虹》不同凡响,取得了重大成功。
作为陕西杂技人,作为《丝路彩虹》从设想到剧本、再到舞台完美呈现的亲历者、见证者,我们的确心潮澎湃,因为包括国庆期间在西安的13场惠民演出在内,《丝路彩虹》的每一次登台都收获无数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以及每次谢幕后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这正是我们最为珍视的“奖杯”。
回拨思绪,总结经验,砥砺奋进,杂技剧的魅力当如何彰显?我觉得离不开对“主题”的有力捕捉。近20年来,杂技艺术发展日新月异,杂技由追求高难技巧上的突破,向创作理念和审美方向的创新愈加明显。在这种背景下,杂技剧成为杂技市场上的宠儿。通过选取适合的主题,借助综合艺术表现手法,将互不关联的技巧性杂技节目组成一个全面的整体,更加故事化、抒情化的舞台呈现,不但让一个个杂技元素惊绝而不突兀,而且增强了观众的带入感,利于与时俱进、讲好中国故事。
在杂技剧中,定好主题可以赋予演出更加广深的文化内涵,《丝路彩虹》的诞生正得益于“丝路”这一主题。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也许是机缘巧合,10月,当我们找到著名编剧李延年,想请其捉刀修排《汉唐百戏》以便我们“有本”好上陕西省第七届艺术节时,因李延年在谈话中透露的其关于“丝路”的“腹稿”而改变,我们一拍即合,决定为这一新本而等候,为这一主题而集结出发。
一个月后,《丝路彩虹》的剧本如约而至。整部剧的创意构架是高品格的,也是高美学的,其思想上完全契合党和国家的文化战略,也符合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先行”的工作思路。凡是“剧”,必然有角色、情节、故事的支持,从长安到罗马,通过舞动长安、大漠楼兰、梦幻敦煌、魅影波斯、相约罗马、丝路彩虹等场景的变换,大唐商队打通丝绸之路及将军李征与罗马公主爱丽丝的爱情故事两条线索的交织,着力表现了中华民族开放、包容、坚毅、仁爱、信义、互利的精神风貌,表达着丝绸之路不仅是世界重要的商贸生命线,更是一条重要的文化、友谊之路的意义。凭借这一主题,《丝路彩虹》让杂技演出不单具备新、难、奇、美的审美特质,而且更好地融入了时代精神、当代情怀,让我们重新感悟历史、思考未来,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肩负澎湃的使命和责任。
正因为对这一主题的敏锐及果敢,在没有立项、没有任何资金的情况下,我们毅然启动《丝路彩虹》的创排;正因为这一主题的感召,导演付智涛、作曲崔炳元、舞美梁溪清、道具专家王建民、灯光设计赵忠诚等业界精英倾情加盟且不计报酬多少全身心投入;正因为这一主题在排练中增加的信心,我们敢于边排边加码,加入了多媒体视频、威亚、纱幕、“1:1”骆驼道具、手绘舞台背景及特别设计的八分体升降旋转台等;正因为主题的感染,全团上下齐动员,近百名演职人员100多天没有休息过一天,多少人带伤、带病在排练场上抛洒汗水和泪水;同样因为主题,《丝路彩虹》的创排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鼓励,得到了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陕西演艺集团的支持和帮助。如今,还是凭借这一主题,《丝路彩虹》虽刚刚崭露头角,便收到多方邀约,市场商机充盈。
从今年6月19日开始排练,到9月27日首演,短短的100天对于一台原创杂技剧的创排可谓奇迹,而奇迹的缔造离不开主题吹响的嘹亮的集结号声。此外,一台剧目的成功更离不开剧外功夫的长期积累。概括而言,转企改制带来的改革红利和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提升的思想认识及艺术职责,与“丝路”主题一道,犹如鼎之三足,坚实地撑起了这部成功之作。
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成立于1957年,2009年完成转企改制。5年来,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有限公司依托改革迸发的活力,结合实际找出路做决策,打基础利长远;既耐住寂寞埋头苦干,又开拓创新灵活多样;既按企业和市场运行,又尊重艺术规律,同时保持高度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抓机遇,抢先机。近年来,杂技团从吴桥、重庆等地先后引进杂技演员35名,与遵义演艺集团等陕西省内外六七家国营、民营企业团体合作,开辟了西安古都、阳光两个旅游驻场演出,2012年赴台湾演出引起轰动,2013年《百戏钻桶》荣获文化部第九届全国杂技比赛银奖,周化一魔术继2013年成为陕西省非遗项目之后,2014年成功进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如此等等。目前杂技团年演出500场左右,业务收入超过400万元,职工年人均收入6万元左右,与改制前的2009年相比,2013年演出收入增加了7倍,演出场次增长了258.7%。这正是我们敢于当机立断创排《丝路彩虹》的实力和底气。
此外,迅速捕捉、做实“丝路”主题离不开思想认识上的深入,这正得益于杂技团上下对十八大精神及国家文化战略的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生产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回顾《丝路彩虹》的诞生全程,一幕幕清晰宛在眼前。原本只想改改旧本的小目标机缘巧合结出了大成果,带来了大效益。杂技是我国文化产品中最有民族特色和国际市场前景的艺术品种之一,理应成为“走出去”的“当家花旦”。新丝路建设又从国家层面开辟了文化交往交流的大市场,综合成本仅有300多万元的《丝路彩虹》,锁定大家耳熟能详的古丝路题材,无需为担心观众看不懂剧情而过分铺陈,从而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杂技本体特质的张扬中,又旗帜鲜明地扛起了新丝路交往的时代大旗,它鼓舞着陕西杂技人及所有倾情加盟、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界朋友,共同架起文化交流的大“彩虹”。乘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东风,对于《丝路彩虹》的明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
(作者系陕西演艺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陕西省杂技艺术团有限公司团长,陕西省杂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