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晚清借钱局的设立与演变
好书速递
每个人都是一抹颜色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推出电子版
梁培恕回忆“我的父亲梁漱溟”
贝当手稿将被拍卖




 中国文化报 >  2014-11-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书速递

    《希特勒,永不消散的阴云?》

    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德国历史学家之争”的一场著名争论围绕纳粹罪行的独特性、如何评价第三帝国在德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展开。参加争论的有哈贝马斯等德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争论并不局限于学术圈和思想界,而是在德国的报纸、期刊等公共媒体上展开,因而在公众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在西方世界引起重视。虽然这场争论没有明确的最终结论,但提出的问题是整个德国社会二战以后虽未明言却普遍关心的,参与争论的学者从历史和现实的多个角度进入,没有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公众理解起来没有障碍,各方的观点也得到了充分的展开,各自的逻辑非常清晰。了解这场争论,对中国读者解读东亚历史和自己的当代史也很有借鉴作用。

    (【德】哈贝马斯等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9月出版)

    《甲午两甲子:忆与思》

    今年是甲午年,发生在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距今整整两个甲子。岁月远去,伤口也渐渐抚平。中国在甲午战争中为什么失败,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努力为什么没有成功,却是中国人必须思考的问题,也是纪念甲午战争两甲子的宗旨所在。本书由近代史学者姜鸣担任主编,并邀请到宗泽亚、张鸣、雷颐、马勇等知名学者撰稿,为读者多视角多维度解读那场发生在近代史上、在中国人心中记忆深刻的战争。

    (姜鸣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蒋廷黻回忆录》

    蒋廷黻(1895—1965),湖南宝庆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曾任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每每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

    (蒋廷黻 著  中华书局2014年10月出版)

    《黄金时代》

    这是一段从显微镜下观看的历史,没有惊天动地的事件,只关注民国时期历史人物的内心,可谓一部人物心灵史。章太炎、蔡元培、鲁迅……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说:“这是有承担的一代学人,这是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的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因此而成为民族的脊梁,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学术的顶天大柱,并且如鲁迅说的那样,为我们‘肩住了黑暗的闸门’。”当我们阅读这些人物的内心时,我们的情感会随着他们的情感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

    (傅林 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古典社会学理论》

    作为畅销美国的社会学理论经典读物,本书自1992年出版以来,已修订至第6版,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美国马里兰大学“杰出大学教授”乔治·瑞泽尔将其在社会学专业领域的多年丰富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相结合,摆脱了枯燥理论的简单叙述。内容全面系统,通俗易懂且简明扼要,不仅涵盖古典社会学家和早期女性社会学家的理论,而且也将米德、帕森斯等被认为与古典社会学理论有着深厚渊源关系的非古典社会学家们的理论纳入书中。本书还增加了社会学史中最重要思想家的小传,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理论观点产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美】乔治·瑞泽尔 著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11月出版)

    《流放的老国王》

    本书是当代奥地利知名作家阿尔诺·盖格尔的自传体小说,一本感人的关于父亲的书。盖格尔(同名主人公)的父亲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疾病让他慢慢丧失记忆和理智,丧失了正常生活的能力,在这种无法阻止的丧失中,父亲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阴影。盖格尔讲述了他如何面对之前从未应对过的疾病,如何与父亲相处并再次建立亲密关系,以及在相处中发现的病中父亲的智慧和生活蕴含的哲理。

    (【奥地利】阿尔诺·盖格尔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