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文化交流
  标题导航
晚清借钱局的设立与演变
好书速递
每个人都是一抹颜色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推出电子版
梁培恕回忆“我的父亲梁漱溟”
贝当手稿将被拍卖




 中国文化报 >  2014-11-1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个人都是一抹颜色

    库尔班江·赛买提

    这是一片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地理和人文风貌的土地,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新疆仍然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话题。媒体上大多是新疆的沙漠和贫困、瓜果和歌舞。人们对新疆知之甚少,特别是近年来少数极端分子发动恐怖袭击事件之后,令大众对新疆人多有误解。

    本书中,我介绍了100位来自新疆,生活在内地各个城市,工作在各行各业的新疆人。他们讲的是新疆人的经历,说的是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在家乡,他们可以放心做自己,过自己的生活;而在内地,他们被动地代表新疆,代表自己的民族,从外貌到语言,从生活方式到宗教信仰,他们从普通成为“特殊”,甚至备受困扰。但他们没有选择逃避,或者走向极端,而是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继续热爱生活,坚守着自己的专业和岗位。他们中不乏成功者,有的更成为不同领域的佼佼者。但无论离开新疆多少年,新疆都是他们无法割舍的元素,新疆精神在他们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给了他们鲜明的性格,给了他们独特的经历,更给了他们非同寻常的选择。每一个新疆人都是新疆这幅画面上的一抹颜色,即使离开新疆,他们都对家乡有着割不断、抹不掉的牵挂。

    我曾经拍摄了很多新疆的俊美风光和人文风情,想以这些美好的风光让人们对新疆有所改观。但最后我发现,最真诚、最有力量的还是身边真实的人和事。风景、歌舞和瓜果这些表面的事物固然美好,力量却很脆弱,人们只会被吸引一时,而一个民族优良的文化传统才是他们的符号与灵魂。只有每一个个体都能表现出来,人们才会为之所动。既然少数人的错误做法可能改变一个群体的形象,那么多数人的积极行动更应该能够改善一个群体的形象。现在,最能改变人们看法的就是我自己,以及像我一样从新疆来到内地的勤劳上进的新疆人。个体散发出的力量无比强大,他们是我最应该关注和记录的。

    2014年3月开始,我带着相机和录音笔,走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近20个城市和地区,联络沟通、采访了近500人,收集了100多组人物故事,最终汇聚成了这本《我从新疆来》。其中很多主人公是在看到2014年4月在网络上热传的《我从新疆来》30组图片故事之后,主动和我联系,讲述自己故事的。这些关乎快乐与悲伤、梦想与困惑的故事在主人公的娓娓道来中散发着力量,让我为之震撼,几乎每个人都有和我相通的经历和心得,让我想起我这30年幸福和艰难的时光。他们汇聚成的大爱让我发现自己还差很多,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民族和祖国。我在记录他们,同时也是在记录我自己。他们的大爱不仅让我对这个专题更加有信心,也促使我不断前行,去挖掘这个专题中更加深厚的正能量。除了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些平凡、普通的人和故事来重新认识新疆人,更希望这些新疆人奋斗拼搏的精神散发出榜样的力量,来鼓舞所有年轻人,特别是新疆的年轻一代,促使他们不抱怨、不懈怠、不极端,激励他们勇于拼搏,敢于吃苦。越努力越幸运,越勇敢越能改变。

    (本文为《我从新疆来》一书的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所写的编后记,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所加,该书已由中信出版社于2014年10月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