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南国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大师齐聚群英会
琴音曼妙满鹏城
大师琴音优雅曼妙 现场观众如痴如醉
搭建艺术交流平台 自由释放激情能量
三代相伴共同习琴 全民喜爱钢琴艺术
十年逐梦
梦想终将变成现实




 中国文化报 >  2014-12-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代相伴共同习琴 全民喜爱钢琴艺术

    2000年10月,年仅18岁的李云迪获得第14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一名,这是空缺了15年后再次评出的第一名,也是中国人首次获得这一荣誉,成为深圳音乐史上的标志性事件。而此前和此后,陈萨、左章、张昊辰、何其真、潘林子、贾志超等来自深圳的少年钢琴骄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他们的成功也让深圳这一国际化城市贴上了“钢琴”的标签。

    2004年,在 “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推动下,深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钢琴人才层出不穷、钢琴氛围浓郁、钢琴爱好者众多的“钢琴之城”,努力使富有特色的“钢琴之城”的文化名片成为深圳这座现代化城市的品牌和标识。

    而如今,钢琴音乐已经渗入到深圳很多市民的日常生活。学习钢琴者的年龄和职业跨度也在逐年加大,从低龄儿童、已婚女性到退休人士都加入到学习钢琴的行列,三代人相伴习琴在深圳的许多家庭是常事。深圳的学琴队伍日益壮大,钢琴正逐渐成为深圳这座城市的“全民艺术”。如果说李云迪当年获取的肖邦大奖是“一花引来百花开”的话,那么,如今深圳钢琴艺术氛围正如同阳光下的百花园,芳香四溢,春华秋实。

    从2013年深圳钢琴音乐节的诞生,到今年的再次绽放,钢琴音乐节通过增加民众与钢琴的接触面已让钢琴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角落,使钢琴成为娱乐、成为谈资、成为修养、成为时尚。深圳钢琴音乐节的连续举办,已为深圳谱写了一曲“钢琴之城”的奠基之歌和赞歌,与深圳建设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和高品位文化城市的目标相辅相成。

    深圳钢琴音乐节不遗余力地引领市民走近钢琴,开设大师班提升市民艺术修养,为深圳“钢琴之城”建设添砖加瓦,书写优雅的文化品格。而这样一场盛大的钢琴音乐盛会具有天然的磁吸效应,能够凝聚起这座城市的艺术向心力,使深圳成为钢琴艺术不断滋长的沃土,让悦耳的琴声在这座城市里四季飘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