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公共文化
  标题导航
从财会人员到剧作家
变文物保护的“亮点”为“基本点”
图片新闻
儿艺推“201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年”收官之作
“将军文化典藏”(诗词卷)首发座谈会在京举行
第十六届中俄蒙国际冰雪节举办
广东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
纪念富连成社创办11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北京演艺集团艺术委员会成立
用爱心传递志愿精神




 中国文化报 >  2014-12-31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财会人员到剧作家
——记山东省莱芜市莱芜梆子剧团编剧李春明

    李春明工作照(资料图)

    本报驻山东记者  苏  锐

    前些年团里下乡演出,一年演出300多场,李春明早上7点出发跟着剧团下乡,晚上11点回家后开始写剧本,经常熬到凌晨两三点钟……

    记者见到李春明是在12月25日中午。李春明的几个高中同学提出利用午休时间约她一起“过洋节”,她却着急回单位修改一个剧本。大家开玩笑说:“‘李先进’越来越忙了。”12月18日,在北京获评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后,李春明的一位亲戚将好消息放在了微信朋友圈,此后道喜的电话不断。李春明却说:“我就是文化系统的一名普通职工,做的也都是分内事。”

    很少有人知道,现为国家一级编剧的李春明10年前还是个戏曲门外汉。李春明1986年进入山东省莱芜市莱芜梆子剧团干起了财务工作。这时的地方戏发展正处在困难时期,莱芜梆子剧团职工月工资很少,还经常发不下来。一些人选择转行去了商业局、电视台。“我不懂戏,但舍不得剧团。如果都走了,这个团就垮了。”怀着这份说不清的留恋,李春明选择了坚守。

    上世纪90年代末,为求生存,莱芜梆子剧团承接一些企业晚会演出。那时剧团没有编剧,排演剧目多是花钱购买的剧本。“一场晚会至少要有5个原创节目,人家企业才满意。”团长李长生一方面考虑接活儿,另一方面又为没人才发愁。这时,他想到了李春明。

    李春明受父亲影响,自幼喜欢文学,并经常写一些小文章在当地报纸发表。“你这么能写,不如抽时间写个节目剧本。”没想到,被赶鸭子上架的李春明成功编排了几台晚会的节目。之后,李长生又鼓励她写戏曲剧本。“团长让我写一段唱词,可写出来的东西都不押韵。”为了了解戏曲剧本写作技巧,李春明当时天天跑图书馆查书籍资料,向一些老编剧请教,请团里每个人审核剧本。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春明很快就成了剧团的“一支笔”。

    “一名专业编剧,不能只写小戏或小品,还得有写大戏的技能。”在莱芜市文学戏剧创作室前辈提点下,李春明2004年下定决心创作专业性更强的大型戏曲剧本。在同事的帮助下,李春明写出了以“带夫改嫁”为主线的大型现代戏《桃花白 桃花红》,搬上舞台后先后获得山东省第八届“文艺精品工程”奖、莱芜市首届“文艺精品工程”特别奖。此后,李春明又陆续创作了《汶水谣》、《长勺之战》等7部大型戏曲剧本。与此同时,李春明创作的小戏也屡屡获奖。“前些年团里下乡演出,一年演出300多场,李春明早上7点出发跟着剧团下乡,晚上11点回家后开始写剧本,经常熬到凌晨两三点钟。”李春明的同事评价她是“一个挺倔的人”。

    翻看李春明创作的近百个戏曲剧本,多数取材于基层民众的日常生活,反映的也是百姓的真实生活状态。不断向生活学习、不断感受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新意,是李春明坚持的创作信念。“实践证明,艺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源于生活的作品,不仅老百姓喜闻乐见,也会受到社会各阶层观众的欢迎。”李春明说,这个伟大时代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写作素材和巨大创作空间,艺术家也应有更大的担当。“作为一线的文艺创作者,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实实地写作,老老实实践行为人民抒怀的宗旨,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和艺术训练,创作出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

    近年来,莱芜梆子剧团的发展境况较之前好了许多。李春明已不用“兼职”跟着剧团下乡演出,团里为她留出了更多创作时间,但她往基层跑的次数却没有减少。一些乡镇、县里的业余剧团经常找李春明去写剧本,她也不收费。“他们也是为了让老百姓得实惠,写戏再问人家要钱,不厚道。”李春明说,最近,她正忙着写一部关于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戏《天唱》,计划在明年搬上舞台。这部戏来源于她在基层采风时听到的故事,讲述的是抗战时期基层艺人对艺术的坚守。

    李春明至今仍兼任团里的财务管理工作,她说:“我了解我们团的财务状况,花钱请编剧有些奢侈。如果有机会,我会一直写下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