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 王佳茹
眼看着时针刚过12点,在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社区广场上一间黄色小屋里,前来一睹“书香西城百姓驿站”(以下简称“书香驿站”)真容的街坊四邻仍没有要走的意思,他们有人通过聊天发现,原来彼此住在同一栋楼,却不曾认识,还有人给书屋建设出主意,自愿报名当志愿者。自今年初,由公益组织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书香驿站”落户于此,总有不少居民走进这间36平方米的书屋一探究竟,早已习惯的管理员芦彩虹也不着急换班吃饭,耐心地把书屋的功能和资源再介绍一遍。
这时,社区居民薛彩贵推门进屋,打听起捐书的事儿。“闺女买了不少书,有些看完舍不得扔,放在家里又占地方,咱们这要是需要,我周末就收拾收拾送过来。”得知薛阿姨是玉桃园社区的老住户,芦彩虹告诉她,“书香驿站”不仅能捐书,还能通过书籍漂流的形式,多人分享同读一本书的乐趣,读者只需在漂流卡上填写自己的读书心得就可以了。“等大家熟络了,我们就把读者召集到一起开个读书会,您要是喜欢参加社区的集体活动又苦于没有地方,我们这也是不错的选择。”
作为社会力量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样本,由北京市西城区精神文明办、西城区社区文明推进协会、环慈(北京)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书香驿站”,通过百姓捐书百姓看的形式,号召居民间建立诚信融洽的人际关系,受到不少人的欢迎。“不仅要让居民看书,更要以驿站为载体,引导社区居民加强交流互动,以社区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西城区社区文明推进协会执行会长梁军说,“书香驿站”是集书籍漂流、读书会、沙龙等文化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公益文化项目,自去年12月20日试运营以来,已收到来自社区居民和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各类图书,囊括了历史、政治、养生、童话等各大门类。而为了培养信任度,读者只需登记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电话就能把书带回家。驿站的开放时间也从早9点开到晚9点,方便不同年龄段居民,尤其是上班族的需求。
为了使“书香驿站”更接地气,项目落地之初,西城区社区文明推进协会便组织会员单位及专家、学者就社区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摸底。结果发现,这儿的居民不乏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退休干部,以及律师、教育、出版等领域的专业人才,还有一大批国学、京剧、舞蹈爱好者。“社会团体走进社区不仅要有热情,针对目标群体还要有可操作的内容,让居民能够喜欢并把它当成生活的组成部分。”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坦言,在社区开展公益活动要像在农村找乡贤一样,让具有一定知识和号召力的居民与驿站负责人一起组织活动,进而吸引带头人身边的资源。“归根结底,驿站最终属于社区居民,他们才是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沈望舒强调。
走进“书香驿站”,里面的每个物件都体现了主办方对新型社区公益服务模式的探索,大到网络触摸式大屏仪、电脑等设备,小到杯子、茶叶都是社会力量的捐助。目前,除了图书漂流,只要有读者在,管理员都会定点带领大家进行经典诵读活动。
柴慧萍也是从儿子桐桐口中才知道,儿子和他的小伙伴放学后会第一时间跑到“书香驿站”写作业,写完后要么到驿站门前的广场做游戏,要么挑两本喜欢的故事书翻一翻。“哪怕什么都不干,这几个孩子也要到书屋里看一眼再出去,有的小朋友还主动帮我做卫生,整理书架。”芦彩虹说。
而对于柴慧萍来说,家附近有一座步行20分钟就能到的西城区第一图书馆已属幸运,这个3分钟就触手可及的“书香驿站”则解决了困扰她已久的孩子读书问题。“我们家三代人住在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里,没有独立的阅读空间。而且孩子在家看书容易受干扰,有了‘书香驿站’,能更好地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阅读,哪怕只有半小时我们也能出来看书。”考虑到“书香驿站”还在探索期,在书籍的归类、上架方面还需要完善,柴慧萍主动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表示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为驿站做点贡献。
“书香驿站”的志愿者管理手册记录了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对“书香驿站”的需求,有人希望在这开国学讲座,有京剧社希望在这定期活动,中国妇女活动中心品牌活动“爱家讲堂教育基地”也落户在此,将邀请专家举办生活健康讲座。“我们不担心空间用不起来,反而怕事太多了,协调不开。”梁军笑言,目前“书香驿站”能存储的书籍已经超过2000册,一旦超过容量,驿站将把书籍捐赠给其他有需要的单位,让书籍真正“漂流”起来,而其余空间,则用来开展阅读和其他活动。
作为“书香驿站”在社区开展活动的帮手,玉桃园社区党委书记邸燕芳打心眼里高兴,社区的很多团队不仅有了开展活动的场地,也成为沟通邻里感情、解决居民难题的一个出口,很多纠纷和难题解决起来也容易多了。“这个驿站最大的意义就是丰富和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相互协作取长补短,找到我们在组织活动方法、工作理念方面的不足。”邸燕芳说。
现在,一则关于“书香驿站”的使用管理通知也张贴上墙。在梁军的规划里,“书香驿站”将成为集看书和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交流沟通平台,搅动起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西城区目前有257个社区,我们拟定的目标是一个社区拥有一个‘书香驿站’。我相信用一到两年的时间,‘书香驿站’就能在全西城普及。”梁军透露,未来“书香驿站”还将通过高科技,实现社区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届时社区周边的商店等资源会陆续纳入到数字网格中,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时,也集中社区百姓自己的智慧管理好周边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