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湖湘文化·视野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衡阳与台湾的历史文化渊源
娄底:让文化散发光和热
白衣港的洋屋子




 中国文化报 >  2015-04-0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阳与台湾的历史文化渊源

    洛夫、陈琼芳伉俪与本文作者(右一)合影

    “衡阳抗战纪念城”碑塔屹立在衡阳岳屏公园。

    甘建华

    1944年夏天的衡阳保卫战,国民革命军第10军与日寇鏖战48天,以万余血肉之躯对付敌军11万之众,消灭敌军2万余人,伤敌6万余人,是中国抗战史上最成功的以寡敌众的战例之一,衡阳获封“抗战纪念城”荣誉称号。

    在今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上,致公党湖南省主委胡旭晟委员提议,我国还未建立国家级的抗日战争祭祀中心,为了更好地缅怀忠烈,开创未来,建议将衡阳境内的南岳忠烈祠立为中华民族抗战阵亡将士国家级祭祀地。

    衡阳是内陆城市,但与台湾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清康熙年间便有衡阳人赴台。雍正年间,衡阳进士刘良璧担任台湾诸罗(今嘉义)知县,期间两次兼任凤山(今高雄)知县。乾隆二年(1737年),调任台湾知府。乾隆五年(1740年),因政绩卓著,擢升台湾道员,成为全台湾最高行政长官,也是首任湘籍台湾道,台湾史志及朝廷考选官员对他的评价都颇高。他在任内重修《台湾府志》,“台人畏而敬之”。致仕还乡后,著述《台湾风土记》,文风拙朴,史料翔实,至今仍是研究台湾的重要文献。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鹿港军民奋勇抗击英军,领导者是凤山知县魏瀛(1774-1843),后以战功升任台湾府同知。魏瀛,嘉庆十二年(1807)举人,出自衡阳名门魏家。

    光绪十八年(1892),大清相国、衡阳人陈大受的曾孙陈文騄(1840-1904),以翰林院庶吉士出身,从杭州知府调任台湾知府,翌年以按察使衔分巡台湾兵备道(正三品)兼提督学政,设儒学府署,倡修《台湾通志》40卷,为台湾现存旧志中规模最大者。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因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而奉旨内渡,临别作《感时示诸将》七律4首以励士气,时人唱和者颇多。

    1949年后,辗转入台最有名的衡阳人中,撇开军政商界名流不论,与文教事业相关的先贤有这样几位:赵恒惕、萧同兹、唐振楚、秦孝仪、陈致平。

    赵恒惕(1880-1971),衡山县白果镇棠兴村人,民国时做过湘军总司令,湖南省首个民选省长,1926年被逐出湖南,避居上海,此后,潜心佛学,后到台湾。赵恒惕的书法在近现代历史名人中非常突出,有《赵资政墨迹》传世,《湖南书法史》称其“行楷学颜,分隶宗汉,渊雅清遒,各擅胜场”。蒋经国的七海公寓的客厅,墙壁上挂的有赵恒惕撰书的对联。其子赵佛重,是享誉台岛内外的诗词楹联书法家。

    萧同兹(1895-1973),常宁市兰江乡人,1932年起任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社长,前后历时19年,与赵恒惕一样以“总统府国策顾问”荣休。逝世后,海峡两岸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家乡常宁为他出纪念专刊。其子萧孟能(1920-2004),文星书店和《文星》杂志创办人,与梁实秋、余光中、林海音等均有交集,发现、提携了李敖、白先勇、聂华苓、於梨华、何秀辉等一批作家,有《出版原野的开拓》一书为证。

    唐振楚(1914-1999),衡阳县金溪镇人,在大陆始任国民政府总裁办公室秘书,到台后一直担任蒋介石侍从秘书,后得以官拜“考选部”部长。唐振楚一直思念家乡衡阳,临终前捐款25万元,设立“衡阳县嵩亮奖学基金会”。他有两个著名的儿子,长子唐翼明,是在台湾开讲大陆当代文学的第一人。2008年荣休后定居武汉,现在是活跃于海峡两岸的著名学者、作家、书法家;次子唐浩明,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作协主席,岳麓书社首席编辑。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反响颇好。

    秦孝仪(1921-2007),衡东县吴集镇人,担任蒋介石文学侍从20余年,并奉命记录蒋公临终前的口授遗嘱。自1983年1月起,担任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长达18年之久。从政之余,致力于学术研究,著述甚丰,擅长书法,亦为歌词名家,《思我故乡》在台湾传诵颇广。2004年9月、2005年10月,相继在台北、长沙举办“笔力诗心——秦孝仪诗文书法文房展”。

    被尊为“台湾历史学界巨擘”的陈致平(1910-2002),其父陈墨西,同盟会元老,与孙中山、黄兴交谊甚深。陈致平先后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文化大学,著述约600万字,其中《中华通史》是他以一人之力完成的独具特色的史学巨著,曾获台湾1981年图书金鼎奖,长女琼瑶曾撰文感叹《我有父亲陈致平》。

    琼瑶,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影视制作人。

    洛夫。1954年,与张默、痖弦共创《创世纪》诗刊,力倡超现实主义,因近乎魔幻的表现手法被称为“诗魔”。写诗、译诗一生,2001年出版的3000行长诗《漂木》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一朵午荷》被列为2010年湖南省高考语文试题。最近20余年,每年偕夫人陈琼芳,回大陆省亲会友,出席诗会,举办个展。

    龙应台曾说:“每一个时代,每一座城市,总有那么几个特别的人,他们使这个时代和这座城市显得与众不同。”衡阳这座城市,因为有了前清及近现代的诸多乡贤,有了当代洛夫、琼瑶等乡前辈,与宝岛台湾缔结了一种文化姻缘和亲情世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