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湖湘文化·视野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衡阳与台湾的历史文化渊源
娄底:让文化散发光和热
白衣港的洋屋子




 中国文化报 >  2015-04-0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衣港的洋屋子

    新楼房包围的洋屋子。    成俊峰  摄

    成新平

    白衣港位于衡东县霞流镇境内,湘江之滨,是一个南方丘陵夹缝中的平原村落。

    白衣港有两个鲜明的地标,一个是绿荫如盖、生长百年的古樟树,另一个是具有皇家风范的洋屋子。两个地标相距不到200米,构成了白衣港的文化中心,铸就了它的魂魄与个性。

    洋屋子是一栋保存较完好的箭楼。从屋顶望远,白衣港尽收眼底,远山绵延,近水清澈,一栋栋土砖茅屋分布在古樟周围。一条清亮的小溪蜿蜒南来,环绕村庄大半圈后向北奔去,扎入湘江。远处的稻田里,闪动着乡亲们播种的身影。

    洋屋子青砖黑瓦,四四方方,分上、中、下三层,线条洗练,巍峨挺拔,气韵深沉,是白衣港当年最辉煌的建筑。由糯米、石灰、沙子混合而成的三合土粘合砖缝,自上往下,墙体渐厚,异常坚固。

    屋顶为五脊顶,四周镶嵌绿色琉璃瓦。整个房子有两扇窗户、两扇铁门、3个十字箭眼,门窗上方有圆形雕塑,融入了欧式建筑元素。

    二楼青石门柜上刻着字。左侧是“丙寅季夏建造高楼,民国成敏于立”,由此推断此楼竣工于1926年的夏天,由当地农民成敏于建造。右侧是“甲子五月洪水深止”,足见当年洪水之凶猛。

    门上包着厚铁皮,窗户也很严实,一旦遇到危险,立马关上门窗,窗户关闭后,用贴着厚铁皮的木板封死,再用木头将木板压紧,木头两端插进墙体中的孔洞里,坚固无比。

    这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内部是中式走马转阁楼,楼梯层以木梯相连,每层楼面与楼梯之间的空间由雕花栏杆隔离,古色古香。

    衡东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五脊顶以前只用于皇宫建筑,从民国开始,随着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这种皇家特色的屋顶形式开始出现在民间。

    这栋炮楼巍然挺立于白衣港的心脏地带,与老成持重、浓荫似盖的古樟树遥相呼应,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威严。据说当年有位地主坐在楼上,监视长工们在田里劳作时的举动,谁偷懒耍滑,便会挨顿皮鞭。解放后,此楼经土改,被分配给了3位青年居住。如今,这栋房子历经百年沧桑,除屋顶瓦片有些透光、门窗洞开、油漆脱落外,连楼板也未出现裂缝与变形,看上去厚重结实,足见当年工匠手艺之高超。整个建筑至今保存完好。

    当年,洋房子屹立于白衣港,似凛然不可侵犯。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洋屋子的周边建起不少新楼,有欧式风格的,传统式样的,还有别墅式建筑,异彩纷呈,且楼层愈高,面积愈大。在红砖青瓦房的包围下,洋房子不再显山露水。

    洋房子建成百年,像本厚重的书,无声地记录着改朝换代和岁月更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