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产业与市场·演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儿童剧市场:值得深挖的“金矿”
《昭君出塞》:一部野心之作?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赵望云写生作品展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昭君出塞》:一部野心之作?

    本报记者  于  帆  实习记者  高庆秀

    舞台剧《昭君出塞》将于4月16日在北京拉开全球巡演的序幕。这部由李玉刚任总导演并领衔主演的舞台剧,联合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奥斯卡最佳美术设计奖得主叶锦添、华语乐坛金牌音乐人方文山与常石磊共同打造,引发了业内人士的热议。尤其是该剧的历史主题与流行音乐人方文山、常石磊的搭配,以及主创们意在打造一部“填补东方经典舞台剧空白”的“野心”,令人期待。《昭君出塞》能否实现这一目标?

    着力呈现东方美

    几年前,《新贵妃醉酒》中一段反串演唱让观众记住了李玉刚,2011年他带着《四美图》登上维也纳的舞台,以传统戏曲结合现代流行的表演方式获得世界认可。如今,他又选择了“昭君出塞”。

    作为中国文化的经典作品,“昭君出塞”的故事已经被翻拍成各种版本,并为观众所熟知。李玉刚的这版“昭君”又如何出新?对此,李玉刚介绍说,为了挖掘新的创作角度,主创团队20多人重走了3000多公里的出塞路,从湖北兴山昭君故乡一直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君陵墓青冢。

    该剧艺术总监、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梅帅元告诉记者,选择“昭君出塞”这一题材,正是看中了其中呈现出的家国情怀。“实际上,我们正是寻找到了传统历史题材和当下时代的结合点,“昭君出塞”就反映出了个人命运的选择与家国情怀的关联。”

    在李玉刚曾经塑造的四大美女中,各自都承载着传奇故事和历史意义。因此,如何塑造“昭君”的美,如何在视觉呈现中把握传统与现代的平衡,也成为该剧的重点。

    作为该剧的视觉设计总监,叶锦添在细节呈现之外,还将东方美学的理念融入舞台设计。据了解,为了使舞台视觉效果完美,创作团队曾果断选择了投影形式,通过多道投影幕营造出不同环境与时空,让舞台极具纵深感。另外,汉蒙乐器、民族旋律、诗词歌赋等都在该剧中得以运用,而作为文学监制的方文山为该剧撰写的歌词也极富诗意。该剧音乐多达十几首,每一曲都根据昭君一生的变化加以诠释。

    突破传统舞台剧

    实际上,近年来随着《大河之舞》、《猫》等一大批国外经典剧目的引入,舞台剧走进了更多普通民众的消费视野。然而,相对于国外的经典舞台剧目,中国原创舞台剧精品却是凤毛麟角。即便在国内舞台上,至今也没有立起一部常演常新的舞台剧。此次推出《昭君出塞》,是否真的能够成为东方舞台剧的一次突破?

    对此,中国歌剧舞剧院导演、《昭君出塞》执行导演孔德辛表示,目前,舞台剧市场上没有出现精品的原因在于舞台剧总体上有些跑偏,过分注重视觉上的华美,而没有注重故事本身。孔德辛坦言,这是整体创作环境导致的,有很多剧目是为了经济利益而创作,“但是作为艺术创作者,要始终坚持创作能够引领观众的舞台剧。”

    在叶锦添看来,“现在观众喜欢看形式华美、大制作的舞台剧,是因为观众追求视觉冲击力,制作方也会以此来吸引观众。”但他认为,这并非是中国舞台剧未来的发展趋势。“除了华丽的舞台形式,剧目所表达的主题一定要有深度,不过从形式到内容的提升,也是随着舞台剧市场对观众不断培养而慢慢推进的。这需要时间。”叶锦添对记者说。

    能够登上国际舞台,让世界熟知“昭君出塞”的故事,是李玉刚对这部舞台剧的期待,但它能否独辟蹊径,展现东方舞台剧的独特魅力,我们将拭目以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