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产业与市场·演艺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儿童剧市场:值得深挖的“金矿”
《昭君出塞》:一部野心之作?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赵望云写生作品展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赵望云写生作品展

    祁连山写生 1962年 纸本国画  27厘米×34厘米

    赵望云

    林区写生 1961年  纸本国画 46厘米×35厘米

    赵望云

    大炼钢铁·开采矿石 1958年  纸本国画 43.5厘米×31厘米赵望云

    大炼钢铁·炉旁 1958年 纸本国画 47厘米×35厘米

    赵望云

    黄河系列·黄河勘测 1959年  纸本国画 34厘米×47厘米赵望云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时间:4月1日—4月20日 12∶00 展览地点:中国美术馆6号厅

    赵望云(1906—1977),河北束鹿人,现代著名国画家,长安画派创立者与奠基人之一。 赵望云受到五四运动中文艺界掀起的普罗文学、到民间去的大众文艺思潮的影响,选择了一条关注民生,以表现社会现实为终生之志的艺术道路。

    写生在赵望云艺术道路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一生拜自然天地为师,在写生之路上漫漫跋涉,不断求索,成为一代开宗立派的大师。而农村写生则奠定了他一生成就的基础,也确立了他为人生而艺术的志向。他的写生不仅仅是题材内容上突破了国画的陈规,而是直接在实践中切切实实磨炼自己所需要的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从“农村写生”到“长安画派”,赵望云开拓了一条“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创作道路。他勇于打破多年来艺术上的“雅俗”观念,把艺术的价值确立在对民众的精神唤醒和社会真相的揭示上,强调艺术作品反映生活、认识生活的作用,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他善于从底层的劳动人民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意味隽永的画面,呈现出画家独特的视角。其画风自然质朴,笔力苍厚,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真切的时代感。

    赵望云2006年曾经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51件中国画、书法、速写作品,这些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历次展览上多有使用。本次展览精选赵望云写生作品4套,组成专题,希望对赵望云的写生之路做一历史的扫描,包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望云赴埃及参加国际艺术会议的沿途写生和多次深入西北各地及黄河禹门口、三门峡水库工地、秦岭林区、祁连山脉等地的写生作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