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江苏丹阳:谱写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代华章
积极探索文化民生的新途径
特色文化百花争艳
推进文化民生 共建幸福家园
强化阵地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吕城镇:
特色文化百花争艳

    周忠欣

    吕城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吕城的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尤其是2013年吕城镇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成立,将吕城镇的群众文体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镇党委领导深刻地认识到先进文化在改变群众精神面貌和促进经济建设中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在已获得省级荣誉的基础上,瞄准更高、更新的目标努力迈进。每年镇党委会、镇长办公会都将文化事业发展目标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把该项工作纳入各行政村、单位的全年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考核和财政预算。同时,镇党委还专门成立了创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文体中心负责日常工作,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还配备了相关的专职人员,明确职责、合理分工、经费保障,扎实有效地推动了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镇相继在行政村、机关、学校、企业成立了规模不等的戏曲演出队伍。

    吕城镇的创建工作始终坚持“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在提高指导下的普及”原则,用“滚雪球”的理念,全面推进农民戏曲特色活动。“正面结合、高低结合、寡众结合”健康发展。锡剧、越剧、丹剧、黄梅戏等在吕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不管男女老幼茶余饭后都能哼上几句,听戏、演戏成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爱好。以“农民戏曲”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为抓手,有力地带动了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在丹阳市“建设新农村、文化村村行”活动中加盟互动,每到一村均有该村农民戏曲节目同台参与演出。主办和承办了丹阳市农民戏曲演唱大赛活动,先后共有近千名来自全市各个乡镇、企业、单位、社会的戏曲爱好者踊跃参加,大家相互观摩交流,构成了一道独特的农家梨园文化风景线。数年来持之以恒的农民戏曲活动的扎实开展,建立了名牌、催生了队伍、培养了骨干,在吕城这片农家梨园的热土上,走出了一个又一个江苏省内外戏曲舞台新秀,展示了吕城农民戏曲活动厚积薄发、桃李芬芳的梨园风采。

    吕城镇舞蹈家协会在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的文艺会演中多次获得大奖,为吕城镇争夺了无数奖杯。吕城书画家协会的书法作品在丹阳市乡镇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协会中有省级会员4人,市级会员10多人,经常举办书画作品展,常年坚持春节义务送春联活动。吕城作家协会是镇江市乡镇唯一的一个群众业余组织,协会中聚集了24位吕城镇业余写作爱好者,其中大部分会员的作品被省、市级刊物发表。吕城民间艺术家协会自成立以来,经常自发组织活动,逢年过节,龙灯、荡湖船、马灯、秧歌、腰鼓等业余团体活跃全镇各个角落,给节日披上了亮丽的色彩。镇里还坚持利用文体中心的阵地,聘请专业老师授课,开办少儿舞蹈形体培训班,利用戏曲家协会的活动带动少儿对戏曲的爱好兴趣,逐步培养他们投身于戏曲爱好的行列。“从娃娃抓起”的各类文化艺术培训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