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江苏丹阳:谱写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时代华章
积极探索文化民生的新途径
特色文化百花争艳
推进文化民生 共建幸福家园
强化阵地建设 打造特色品牌




 中国文化报 >  2015-04-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延陵镇:
推进文化民生 共建幸福家园

    贡云霞

    延陵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6000多年历史的凤凰山遗址,董永与七仙女民间传说、九里季子庙会等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多个,季子墓碑、沸井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村1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

    近年来,延陵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在推进“四个文明”建设过程中,积极依托“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活动,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通过树目标、建载体、搭平台、搞活动、创特色、树品牌,切实推进文化民生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均等文化权益,激发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用多姿多彩的百姓文化,架起和谐幸福新延陵的“精神彩虹”,近几年先后获得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一级文化站”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创新文化民生理念,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举措。延陵镇把创建工作长远规划、分步实施落到实处,制定了延陵镇“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村级文化阵地及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一镇一品”特色文化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等政策文件;无偿划拨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22.5亩;有效整合文体中心与法制、计划生育、工会、妇联、成人教育等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村农家书屋与校外教育辅导站协同共建,公共文化与AA级季子文化景区相融合;每年都把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1年至2013年,全镇文化体育财政支出达246万元。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文化活动阵地。2008年,党委、政府在财政吃紧的局面下,依然投资700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活动广场3500平方米的多功能公益性文体中心大楼。2013年,镇党委、政府又投资1980万元,新建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350平方米,融“古吴艺术剧院”、季子文化广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二期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把全镇文体资源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提升到一个更高、更新的层面。政府创建工作的引领,促进了村级文化阵地建设全面开展。目前,全镇新建、改建文体广场94片,13个行政村个个建立文化体育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村、自然村农家书屋共25家,镇、村图书近5万册,形成了覆盖镇村的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文化惠民有声有色。近年来,延陵镇以传承历史文化文脉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平台,以“服务基层、服务农民”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品牌文化、村落文化、特色文化、节点文化,广泛开展系列文化活动,文化惠民有声有色。以“吴风楚韵”为品牌的大型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以延陵人唱延陵歌、演延陵事、赞延陵人为特色,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生动,自2010年以来已演出50场,观众达20万人次;“乡村大舞台”精品展演、“乡情乡音长”凸显了民间文艺的精彩魅力;“欢乐一家亲·和谐新延陵”“乡音·乡情·乡歌”送文化进村演出共计17场次,惠及观众3万余人次。2013年启动的以村、企业业余文艺表演为平台的“延陵大舞台·月月唱大戏”村落文化系列活动,现已演出34场次,观众达8万余人次。“党群鱼水情”农民文化艺术节、连续7年的麦溪村元宵灯会节、连续10年的柳茹村贡氏文化节、九里村农民文化艺术节、宝林村“庄湖湿地”文化艺术节以及三届季子文化旅游节等节点文化好戏连台,把以文化惠民为主题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每年向新的高度推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