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亦奕)中国传统雕刻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成为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内容。由于材料选择的多样性,形成了种类繁多的雕刻艺术大家庭。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理解雕刻艺术的传统文脉,传承手工技艺,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作品,是雕刻工艺传承发展的核心任务。为此,由文化部立项、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主办的“国家艺术基金”培训项目——2015中国雕刻艺术研修班于4月13日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正式开班。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在开班典礼上强调,此次研修班在加强学员对于材料、技艺等经验感知的基础之上,将更注重对于雕刻艺术人文性、历史性、审美性、情意性的熏陶与启迪,扩大学员视野,促进思维更新。从而提升学员们的审美认识、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
参加研修班的30名学员由各省、市工艺美术协会选拔推荐,严格遵循“精中选精、优中选优”的入学标准。均为具有一定艺术造诣和社会影响力的工艺美术优秀人才,且在雕刻方面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
有别于传统培训班的纯理论教育,此次研修班设3个阶段:即4月在苏州工艺美院进行坐堂理论教学;6月到山西平遥等地实地采风考察;9月回到苏州工艺美院,请名师对学员的毕业作品进行指导教学。负责此次培训导学的苏州工艺美院教授赵雄贵介绍:“培训班突出了学制阶段化(2周教学+1周考察+1周结业展览)、模式多样化、课程体系化的特点,体现了‘以理论提升实践,以实践促进传承’的培训理念。”
工艺美术和其他美术样式一样,最终需要落实到动手实践,所以在学员采风考察过程中也会安排老师进行指导。采风采的是什么?王山表示:“采风不是聊天看风景,而是了解地方的文化、地貌、风土、风俗,艺术来源于生活,大家通过走访、速写、摄影等方式从生活的小品中汲取创作养分。希望学员的毕业作品不再是一件件观音和达摩,此次培训班的创作成果应该是与时俱进,符合现代人审美价值和精神诉求的艺术品。”
学员代表北京中鼎元珠宝有限公司苏然告诉记者,接到培训班通知就毫不犹豫放下手头繁忙的工作和生活来充电,从事玉雕行业多年,她认为行业内不缺匠人,缺的是真正的艺术家,再高难的技艺也不难攻破,难的是注入思想和灵魂,如今国家这么重视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自己有责任和使命把真善美传达给人们,她希望在培训中得到熏陶和启迪,在思想上提高境界,日后有更好的作品呈现。
据了解,此类研修班之前举办过4届,分别为2009年的刺绣和雕刻班、2010年的图案班、2011年的漆艺班、2011年的砚雕班。师资水平高也是研修班的一大特色,师资库面向全国各大院校和业界名师,曾邀请韩美林、吴为山等名家为学员授课,此次雕刻研修班则安排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隋建国、清华美院雕塑系教授、系主任赵萌、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孙建军等专家进行第一阶段的授课。
与往届结业时统一做一本专辑成果提交给文化部不同,今年要求每位学员提交一本“培训报告书”,通过“培训报告书”对培训全程的记录和提炼,呈现思路、成果,充分体现培训过程的学习方法,提高培训学习的整体效果。王山表示,学员对艺术、对工艺的理解有待于通过培训班来逐步提高,但这种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今天办个班就能立即取得效果,名师的一句话也许需要五年、十年后才能体会吸收,但这也是一种积累,只有通过这种积累才能使自己的艺术水平不断地提高。而未来也不是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是“艺术家”了,艺术家不要为自己去冠名,而是要实实在在的通过自己的作品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