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志红
4月17日上午,东莞市举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训班,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博士生导师祁述裕教授解读国家《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在培训班上表示,要根据东莞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这一新的发展目标,努力推动国家文化名城建设。
全面深化示范区后续创建
东莞市长期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3年底已成功创建成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去年底又成为全国10个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祁述裕认为,东莞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第一批示范区创建评审中成绩名列前茅,创建的经验和做法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培训班也是全国最早贯彻《意见》的培训班之一。
据了解,文化部和广东省文化厅将于今年深入各地开展对《意见》落实的督查工作,国家和省督查组将在下半年的复评中考察东莞贯彻落实《意见》的情况,重点督查各级党委、政府对贯彻落实文件的重视程度、工作措施和具体成效。
潘新潮表示,要把贯彻实施《意见》作为当前加快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建设的重要抓手。经过10多年不懈努力,特别是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东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速度、质量、效益取得了长足进步,彰显了东莞城市的文化形象。但对照《意见》的标准来看,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因此,需要通过培训准确把握《意见》的内涵、原则和重点并付诸实践。
潘新潮强调,全市要以深入贯彻《意见》为抓手,进一步推进落实市政府公共文化“1+4”文件,全面深化示范区后续创建,擦亮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的品牌。
创新“标准化试点”工作机制获肯定
东莞积极发挥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制度设计研究和成果转化,深入实施重要文化惠民活动与项目。去年9月,制定出台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1+4”系列政策文件,对未来一段时期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总体目标、实施路径、重点任务和体制保障进行了明确和细化。
在《意见》下发前,东莞已率先启动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东莞作为全国10个地区之一,去年底成功入选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名单,继续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地”。东莞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管理规范、质量良好、公众满意为目标,坚持标准化工作与推进示范区后续建设同步进行,积极探索运转顺畅、运行有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特别是把标准制定与示范区后续建设、政府主导与专业委托、实践探索与专家咨询、国家要求与东莞实际相结合,研究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3个课题的工作机制,受到文化部相关领导、专家的肯定。
目前,东莞已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标准、公共文化服务技术标准和镇(街)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标准3个课题的研究,已完成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框架构建以及标准明细表初稿的编制工作,并计划下半年开展标准化的实施和评估工作。
稳步推进国家文化名城建设
按照中央和省新型城镇化发展部署,东莞市委、市政府把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作为未来一段时期东莞城市发展的战略。这是东莞近10年来重要的一次城市发展目标调整。潘新潮表示,要把文化名城的目标定位提升到这一城市发展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必须稳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岭南文化精品名城建设,为东莞高水平崛起提供更加坚实的知识基础、产业支撑、精神支持和人心凝聚。
针对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潘新潮强调,必须要重视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开发问题。一些镇(街)、园区法律意识不强,存在未经报批擅自开发利用、破坏文物的现象。因此,要强化依法保护与利用文物的意识,依法查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关于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名城这一目标,潘新潮表示,要针对目前全市文化产业中存在的产业结构不优、龙头企业不强、高端人才缺乏、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促进文化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
在打造岭南文化精品名城方面,潘新潮要求,要以岭南文化这一特色文化服务为表现对象,形成一批具有东莞特色、广东特色的文化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