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
本书是中日两国历史学者第一次根据政府间协议共同进行历史研究的成果。中日双方各派出10名学者组成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主编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学术委员会主任步平、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北冈伸一共同担任。本书分为古代史卷和近代史卷两卷,以16个题目探讨了从古代到1945年的中日关系史。双方学者承认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始终以严肃、理性的态度对待此次学术研究,为中日间的民间交流提供了示范。
(步平 【日】北冈伸一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老先生》
本书是《书屋》杂志原主编周实与一些老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深情回忆了他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中了解很多佳作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严谨、认真和风趣。本书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和家国情怀。
(周实 著 华夏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开拓者:著名历史学家访谈录》
本书是对当代十余位中外著名历史学家的访谈,这些学者均为各自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与铺路人。在访谈中,他们回顾自己的学术人生,评论和反思当前历史学的研究现状,并探讨历史学的发展趋势。阅读这些篇章,仿佛与智者交谈,采访人王希、姚平、卢汉超皆是多年从事历史研究的学者。
(王希等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卓别林的最后一支舞》
这本查理·卓别林的传记小说,讲述了20岁的卓别林在成为一代喜剧大师之前,在美国经历的一场不可思议的流浪。出生于英国伦敦的他如何漂洋过海到美国,纽约首演失败后,又如何踏上了寻找世界上第一架电影放映机的神奇之旅……卓别林曾说:“我这丰盛的一生中,我最后是将所有的欲望,连同我无可救药的腼腆一起倾注到电影里,而电影也拯救了我。”
(【意】法比欧·史塔西 著 中信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
《景教与汪古部》
景教,于唐朝时传入中原,元朝时的汪古部大都信仰景教,两者关系密切。而研究这两者有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即拉班·扫马和马克,他们都是出身汪古部的著名景教徒,而拉班·扫马更可能是中国出使欧洲第一人。研究汪古部和其所信仰景教,对研究元期民族和宗教的发展和消亡、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西交通史都具有积极意义。
(阿勒得尔图 主编 吉林文史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
《塑造中国形象》
国家形象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包丰源及其团队历时10年,从“内塑”和“外传”两个方面提出,我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需要不断呼应民众内心的诉求,还需能够挖掘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精神,找到属于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唤醒国人生命记忆和心灵归属中最深刻的部分。
(包丰源 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5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