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保险,叫好难叫座
从今年初全球最大的电影完片担保企业美国电影金融公司正式进入国内市场,到近期中国平安6.8亿元牵手华谊兄弟,国产电影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于风险控制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但奇怪的是,电影保险尽管在近两年尤其受到业内外的高度关注,却始终难逃“雷声大、雨点小”的尴尬境地。(来源:《北京商报》)
评:一方面,尽管近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备受关注,但对于投资成本较低的电影出品方来说,为一部投资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的电影,花费150万元作为保险资金很难实现。另一方面,目前国内电影产业的相关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还缺乏相关制度的配合,并且缺乏电影项目专业的监管人才。
“颜值”盛行,谁为演技买单
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以李易峰、吴亦凡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偶像明星势力借“颜值”在娱乐圈异军突起。“颜值”,顾名思义,指的是人英俊或漂亮的指数。它本是一个网络热词,却逐渐蔓延到了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而那些新生代偶像因颜值得到了一些固定的观众群体的关注。并且,在以颜值为驱动的一系列产业兴起的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在逐渐凸显:“80后”“90后”已经成为观影主力军。(来源:《中国广播影视》)
评:在影视业,对于演员来说,一张完美的“上镜脸”本就是入行的敲门砖,然而,新鲜的面孔层出不穷,这股消费力是极容易流动的,他们从一位“小鲜肉”到下一位的转向敏感并且迅速。想在娱乐圈长久地扎根下去,光凭外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新人们要更注意雕琢演技,培养专业的戏剧素养,才能避免被过度消费而过气。
香港金像奖评选日趋尴尬
曾几何时,香港电影有着刷新票房和引领潮流的黄金时代。如今,香港电影似乎黯淡了很多。近日,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揭晓结果,《黄金时代》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影帝、影后分别被刘青云、赵薇摘得。“最佳影片”给了合拍片《黄金时代》,而不是纯正港片。有人说,金像奖坚持多年的港产片评选变得日趋尴尬,因为其港味已越来越淡。(来源:《现代金报》)
评:偏爱“港味”的金像奖在近几年已经没有太多纯正港产片可以坚守,随着内地电影市场快速增长,观众欣赏口味不断在改变,可看的电影种类多了,对于“港味”的需要已经不再那么强烈。实际上,香港观众的口味也在改变,香港电影不可能再依照老路子走下去。其实,也没必要一再强调港产片,因为它只会慢慢成为华语电影的一个特色类型。
(素淡 整理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