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文化产业有一定基础,但成长空间还很大。市政府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一体打造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并将旅游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发展。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开展了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的制定工作。 今年2月,市府办印发了《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全市各部门正按照计划要求,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将重点抓好16个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同时,还将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传统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农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为了完成以上目标和工作,市政府将推出以下举措: 抓园区、抓平台。为了给小微文化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市政府将出台《佛山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管理暂行办法》,将示范园区提供投资、推介、信息等公共服务列入考核,采取竞争性分配的方式予以扶持。同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企业、社会组织设立专门针对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创业营等创业平台,并提供公共技术、资源信息、投资融资、交易展示等各类公共服务的运营方,采取竞争性分配的方式予以扶持。 抓骨干企业。市政府将做好骨干文化企业的服务工作,每年认定文化领军企业10强、文化出口企业10强和一批优秀文化科技企业。除资金扶持外,还将通过集中推介和金融等手段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抓品牌。市政府将紧抓品牌提升不放。一是檫亮招牌。做好集中宣传推介工作,各方一齐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我们将以佛山十大文化产业品牌作为整体参加深圳文博会、南宁东盟博览会等国内重大展会,如有需要,还将走出国门去推介。二是推动有实力的品牌制定行业标准和申报集体商标。三是资助品牌所在地相关行业协会和代表性企业举办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培养中青年创意人才,为品牌的创新发展积聚人才资源。 抓项目,抓落实。《佛山市文化升级两年行动计划(2015—2016年)》确定了16个文化产业项目,其中列入考核的有11个,市政府将积极抓好考核工作,严格按计划完成各项工作。 完善金融手段。目前,“两多两难”问题,即项目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在文化产业领域显得尤为突出。为改变这个现状,市文广新局将建立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库,并力争将入库的项目纳入全国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库,获得国家的贷款贴息。同时,成立旅游文化体育产业发展基金,一方面用于中小旅游文化体育企业进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开发和非遗产品产业化提升项目贷款的风险补偿,另一方面用于中小旅游文化体育企业直接股权(债券)投资,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