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军
近年来,随着我国将文化产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以及多项政策利好的持续推动下,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期,一大批文化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地文化产业园区多依靠政府投资和补贴,以政府主导下的自上而下推进模式运作,看似空前繁荣的背后,面临产业聚集效应差、投资收益率低等问题。如何寻找正确的发展路径和模式,聚集产业发展的资源和要素,成为当前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当务之急。“龙园”的探索似乎从一个侧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方面,从“龙园”石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来看,它是在一个政府投资兴办的具有公共文化属性的主题文化公园引入文化产业项目,在避免大兴土木、另起炉灶重复建设的前提下,实现了公共文化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让文化消费与公共文化体验相得益彰,最终实现了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另一方面,从“龙园”石文化产业的运作模式来看,采取了引入业内龙头企业进行产业运营和管理,让优质的企业、品牌、人才、市场等产业链相关要素快速落户和聚集,同时依靠深圳文博会的先天平台优势,连接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形成了包括石文化展示、交易、鉴定、推广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再者,从“龙园”石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来看,准确把握了深圳作为国内最重要的文化消费市场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窗口的优势地位,利用深圳文博会的展示和交易平台,致力于石文化产业的推广、交易、评鉴等终端市场环节,通过整合专业资源,深耕细作,与周边文化产业链形成了有效结合与延伸。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了“换挡期”,即把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从政府转向市场,并将发展的速度降下来,将发展重点转向转型升级。在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中,“龙园”的实践对我国文化产业园区普遍存在的项目重复、投资效率低、培育能力差等问题率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