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书法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美术文化周刊头版

第2版
视野

第3版
美术馆
  标题导航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览评审后的思考
隶书临习摭谈
顾大风主题书法贺扬州城庆
吴悦石书法展亮相荣宝斋
张玉旺、张光辉作品展亮相宋庄
《印学研究》第七辑刊行




 中国文化报 >  2015-07-1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隶书临习摭谈

    集曹全碑句 曾鉴

曾鉴

    秦汉是隶书的天堂。秦汉艺术的本质精神,在于整体性的博大宏伟气象、沉雄的生命力量和质朴自然的风致韵姿。秦牍汉简,汉摩崖碑刻,瓦当砖文……这一切是多么令人神往,共同筑铸成豪放、雄浑、博大的秦风汉韵。其本质精神也是整个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奠基石,又是中华民族文化风骨所在。从隶书这一本质精神的表现来看,首先须知气象的博大雄浑,必然以气势力量的沉强雄厚为内在支撑,并通过章法、整体空间形成内在关系的处理得以实现。这一切是通向隶书临习创作过程中统领性的关键所在,进退得失当于此计较。

    汉代碑碣摩崖刻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经典的隶书文字系统。汉代以字入碑的重要目的是为了歌功颂德,美名流芳;端庄、美观、实用、易识为其主要目的;加之书写时虔城、谨慎的心境;神圣的庙堂之气的氛围;笔法、墨法的缺失,这些都是我们要深刻体会领悟的。所以,在临习、吸取经典汉碑的同时,应去拓宽标准隶书与新隶体在内的汉代通俗隶书之间,碑刻与书写之间的辩证理解。“透过刀锋看笔锋”,强化笔法、墨法的书写性。推断认知隶书在日常生活中便捷简约、随意生动、常态下的书写状况。

    简牍帛书的临习,是习隶的又一重要途径。这些实物载体包含了先民丰富真实的书写墨迹信息,古意盎然、妙趣横生。同时,它是来自民间,如何去“雅化”是习简的重要一环。文人与汉代民间在创作上有一定距离。怎样增强汉隶的文人内涵,结合人文气味,从中去雅化、升华它。清人隶书为我们提供了参考,他们有文化、有学者内涵,写出了“雅化”的隶书风貌。笔画变化较多,字形跌宕,书中既有“金石气”,又蕴藏着书卷气。把帖中的点画干净,笔画沉到、渗透到隶书肌理中去;把简牍灵动的意趣融入汉碑的意态中去。总之,简牍的临习、吸取一定应融入质朴厚重的汉碑风骨之中。

    对篆书源头的追寻,“隶变”过程中变化的轨迹与规律;“秦汉古法”的理解与运用,也是丰富隶书创作的有效途径。应把隶书的创作提高到以篆书为基础,用篆籀古意来丰富把握隶书的特征,让“金石气”贯穿到隶书笔法之中,强化隶书的线质分量感。

    强化隶书笔法书写性是臻造隶书堂奥的有效途径。用笔平直铺毫与舒展束毫的统一;中侧并举,顺势、逆势涩行的笔法运用;墨色的浓淡变化,章法平正空灵与茂密险绝的布置。在追求笔墨运动感、生动性的同时,如何以骨为质,苍润并重,更好地表现出内在的力量气势。书写中“生”与“熟”、“质”与“妍”的把握,都是实现隶书书写性的有效途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