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平 陈 秋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日,“国家记忆——越众历史影像馆藏海外收集抗战影像展”在深圳越众产业园举办。本次展览重点推出了深圳市越众历史影像馆近年从海外收集的大量抗战影像,包括美国国家档案馆收集的中国抗战珍贵影像资料、爱国华侨收藏的海外华人回国报效祖国的家族影像、日本人私藏的侵华历史图片以及抗战动态影像等。
一座座美丽的都市、宁静的村庄,被嗜血成性的侵略者变成杀人屠场;一幕幕人间罕见的惨剧、大屠杀,激起了不甘凌辱的全民族大抗战;一个孤军奋战的血性民族,唤起了一切正义力量的同仇敌忾,汇聚成世界反抗法西斯暴力的滚滚洪流……影像中记载了大量的战场景况,以及今日已荡然无存的老城风貌、历史遗迹、民国社会生活等珍贵资料。
硝烟归于浮尘,影像还原真相。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不容忘却。原籍四川资阳、现居住在深圳盐田的93岁老人蔡腾芳,抗战时任新一军新30师89团团部直属输送连少尉排长,参加过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他回忆起残酷的战争场景,依然唏嘘不已。
“缅甸一天可以下二十几场雨,打仗很艰难。”据蔡腾芳回忆,1944年5月,新30师参与对密支那的突袭行动,他所在的输送连担任后勤支援。“在密支那机场就打了一个多月,死伤无数啊。攻下那里以后,我们在日本人的碉堡里,发现日军被他们的军官用铁链锁住,旁边放了饼干和水,死也不能离开。他们就是这么负隅顽抗的。”
越众历史影像馆执行馆长黄丽平表示,昨天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沉痛的历史不能遗忘,伟大的抗战精神必须代代相传。
反抗暴力与热爱和平并不矛盾。当一个族群用暴力夺取另一个族群生存权利的时候,民族主义精神油然而生是自然的反应,任何一个有血性的民族都会奋起抗争。但身处和平时期,我们更应该超越族群去思考人性,阻止悲剧的再次发生。
本次展览中,还收集了来自日本方面的图像资料。图像是可以摈弃文字独立存在的史料,它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肆意践踏人类和平的铁证,是对今天还拒不认罪的日本“右翼分子”的有力驳斥。
从美国国家档案馆找到的抗战影像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虽然在国难中过着艰苦的生活,但是他们仍有笑容、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外国援军协同作战,他们有平等坦然的自信、友好而不谄媚的民族风骨。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最脆弱的应该就是生命。引起战争的理由也许有千百种,但是结束战争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尊重生命!没有尊重生命的意识,哪怕在和平年代,民众都存在生存的隐患。”黄丽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