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佳霖)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5月至7月,考古人员对山西省兴县碧村遗址的小玉梁和城墙圪垛上的重要遗迹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在小玉梁台地上共清理龙山时期房址2座、灰坑13座,还有一段石砌护坡性质的墙体及一处墩台。城墙圪垛台地清理了一段宽约3米的龙山时期石砌城墙。
碧村遗址面积约75万平方米,自西向东主要包括寨梁上、小玉梁、殿乐梁、城墙圪垛4个台地,含仰韶、龙山、汉代等阶段堆积,以龙山时期遗存最为丰富。2014年6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对该遗址及周边区域开展了系统调查。2015年进行了科学发掘。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张光辉介绍,本次集中清理了两座大型石砌房址,均为耕土层下开口、长方形地面建筑,两者中间共用一堵石墙,白灰铺地。房址石墙建造统一而有序,多为长石砂岩错缝平砌,石块之间以砂质黏土坐浆,个别墙体采用砾石垒砌。同时,通过对房址的盗洞清理发现,两座房址在建造时,首先是平整地面并夯实,然后进行垫土取平并砌筑石墙,再次垫土后,最终涂抹草拌泥和白灰。
张光辉表示,石砌房址和城墙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学术界对史前时期北方石城遗址分布范围的认识,为认识晋西乃至北方石城遗址的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提供了崭新的考古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