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张长森的为政为文
青春梦和“中国故事”
郭沫若:中国现代文化的“标本”
女大校那一天抹了红指甲




 中国文化报 >  2015-09-1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春梦和“中国故事”

    穆语彤

    电影《我是路人甲》所关注的题材,并非从未有人涉及过。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顾长卫的《立春》,就处理过大致相同的内容。那些身处边缘甚或底层的追梦人,为着一个“演员梦”而艰难付出,却难于获得成功的个人遭际,无不与万国鹏们的生存境遇非常相似。而如果放宽视界,从万国鹏们的个人生存中则可以读解出自我与现实之间面临的矛盾冲突。那么,可以与《我是路人甲》归入一类的,还有《人生》、《平凡的世界》这种表达了某一时代一代人的精神困境的作品。它们在内在精神上的一致性,或许是这个题材吸引向来喜欢以独特社会议题为切入点,关怀社会底层及边缘人的尔冬升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说,从万国鹏、王婷、覃培军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能够表征这个时代的“中国故事”。

    横店的崛起某种程度上可以被视为经济迅速腾飞的中国的缩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成长为“东方好莱坞”,也不过十余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有无数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汇集于此,来追寻自己的“青春梦”。这些梦并不都是成为明星,他们也未必总能如愿以偿。尔冬升在这部作品中精心安排了不同类型的“横漂”的命运遭际,以此较为完整地呈现这一类人的命运。怀着“演员梦”从东北奔赴横店的万国鹏身上就有极为浓厚的《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的影子,他的不懈努力和对梦想的执着不仅为自己迎来了事业上成功的机会,也为他赢得了一份纯真的爱情。而他的女友王婷的个人遭遇,几乎是众多“励志型”作品情节的再现:目睹“横漂”的艰难处境,且自知梦想难于实现,她决意放弃梦想,去过普通人的生活。在这里,她面临着两难选择,选择她爱的万国鹏,或许意味着生活将继续飘忽不定“无法看到未来”,而选择经济状况较好的耿立树,虽心有不甘,却也算得上较好的选择。这种两难处境隐约有《边城》中傩送二老在“碾坊”与“渡船”之间进行选择的意味。在影片中,由于万国鹏的坚持,二人最后有了美好的结局。但如张爱玲在《倾城之恋》中所说,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他们的故事,因此也最能体现导演的情怀:“谁没有梦?敢于做梦,敢于去圆梦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我希望影片上演后会有更多的人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也希望他们能够延续这个梦继续走下去。”正因为如此,在影片的结尾,因出演微电影男主角而自视甚高却处处碰壁的魏星也开始了他新的努力;一贯懒惰的王昭也学会了为梦想而脚踏实地地奋斗……从开场到结尾,人人都在变化。被视为最为成功的“横店”模式的沈凯的“发疯”虽然以家庭的和睦温馨为主调,但不难体味出内在的残酷和凄凉。同为“横店”追梦,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这世界不会给每一个人都准备一个美好的出路。剥离掉万国鹏们与我们身份上的差异,《我是路人甲》讲述的就不仅仅是“横漂”的遭遇。这也可能是你我的遭遇,我们很可能是万国鹏,也可能是覃培军和王昭,但我们都是路人甲。

    在影片中,尔冬升特意安排了一场戏。大家聚集在凯哥的店里,讨论为何来横店,以及何谓“梦想”,未来的路应该如何走。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也都时刻准备着为梦想的实现而付出努力。十九个年轻人,他们大多是“九○”后,他们的梦想和奋斗已经超越了这种代际的界限,他们的生存状况,很有可能是一代人生存的隐喻。如同书写八十年代的年轻人的奋斗历程的《平凡的世界》,在“六○”后、“七○”后甚至“八○”后、“九○”后那里,获得了同样积极的回应一样。而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八○”后,怎么办?》的讨论,其实触及的不仅仅是“八○”后的问题,“七○”后、“九○”后都有可能从中发现自己,发现自己身处其中的现实和必须去面对的精神困境。《我是路人甲》与以上问题的内在关联,充分说明它有着“中国故事”的叙事品质。

    写到这里,我们有必要重温曾有过“路人甲”经历的梁朝伟的说法:“戏里,年轻的路人甲们在探讨何为成功,我看的时候也在思考。我理解的成功,不是衣食无忧,不是获奖无数,而是你能否真正享受每一次努力的过程。有梦想有目标是好事,但如果只看到目标,就很容易忽略过程,就像跑步一样,你一心想跑到终点,就会忘记欣赏沿途的风景。”在横店逐梦的万国鹏们此刻未必能体会出梁朝伟以上说法的真实意味。影片中王婷“你到底想演谁?”的追问已经体现出尔冬升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当我们在追逐梦想时,很有可能忽略甚至遗忘我们自己的人生。“梦想,不仅仅是有梦、敢想,还有做梦和思考的过程。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所以,结果是什么,也没那么重要了。”梁朝伟演好每一个角色的“执念”,或许是他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他对包括我们在内的每一个有梦,且愿意为梦想付出努力的人的劝诫。“追梦”因此只是生命的一个过程,无论是在横店,还是北京;在东北,还是西北,它都存在着。个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最终汇聚为时代的潮流,这是最为真实,也最有代表性的“中国故事”。

    在陕西师范大学举办的《我是路人甲》点映现场,尔冬升详细叙述了自己从动念拍摄这部影片,到影片拍摄过程中的种种故事,之后颇为动情地说,相对于美国大片,中国电影最为缺乏的就是如“美国梦”那样的“正能量”和“主旋律”,缺乏以友爱和关怀去关注“他者”经验的叙事。如果没有一种总体性的凝聚人心的力量,个人的奋斗便飘忽不定,难于有最终的落脚处。就这一意义而言,尔冬升努力在建构一种与青春梦密切相关的“向上”精神,这当然也可以被视为是对“中国故事”的一次最好的讲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