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中国原创音乐剧开启美国巡演之旅
图片新闻
内蒙古:十年非遗保护成果丰硕
盛世豫剧一家亲
传古谱新声 扬文化精粹




 中国文化报 >  2015-09-2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世豫剧一家亲
——全国豫剧院团负责人共商豫剧发展大计

    本报驻河南记者  张莹莹

    9月14日至15日,由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主办,河南豫剧院、河南省剧协、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共同承办的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在郑州举行。来自新疆、甘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四川、安徽、江苏等地的134名豫剧院团负责人首次齐聚中原,共商豫剧发展大计。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季国平也特意赶来,倾听基层院团的声音。

    豫剧是我国知名地方戏剧种,流传甚广。据统计,经过长期的传播,全国现有161个豫剧专业艺术团体、1000多个民营剧团,号称“十万大军”。河南作为豫剧的发祥地,曾先后在郑州举办了3届中国豫剧节,吸引了新疆、四川、甘肃、陕西、台湾等十几个省区市的豫剧院团。今年4月1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河南豫剧院承办的全国豫剧高级表演人才培训班在郑州开班。通过举办多次活动,作为东道主的河南既看到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豫剧院团取得的可喜成就,也感受到了豫剧这个大剧种在异地他乡生存所具有的顽强生命力。与此同时,一些豫剧发展中的问题也不断显现,如豫剧院团的数量逐年减少,豫剧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偏离主体等。在这种情况下,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应运而生。

    院团数量锐减、观众日益老龄化、青年演员青黄不接、经费困难……这些存在多年的问题,在今天依然是全国豫剧院团共同面临的问题。这次豫剧人“回娘家”,就是为了寻找豫剧继续唱响全国的办法。在为期两天的交流会上,河南省文化厅厅长杨丽萍、副厅长李霞,河南豫剧代表人物李树建、汪荃珍、王惠、贾文龙等和来自国内诸多省份的豫剧院团负责人、艺术家们齐聚一堂,深入研讨豫剧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寻找发展良策。

    河南豫剧院名誉院长何运才建议,除了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社会各界尤其是有实力的企业家应该多支持豫剧事业;评论家刘景亮认为,应重视传承和保护,精心复排传统经典剧目,不要总想着颠覆传统;新疆石河子豫剧团团长陈文忠则表示,希望能学习到河南本土豫剧的先进经验,得到人才以及剧本方面的更多指导。面对全国豫剧人的心声,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表示,本届大会将成立全国豫剧院团联谊会,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豫剧院团长工作会,河南豫剧院的优秀剧本在全国豫剧院团共享,利用新媒体打造全国豫剧院团长微信平台,派专业人员去其他省份的豫剧团进行指导。

    濮存昕对这次会议给予高度评价:“此次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发出了豫剧界的声音和思考,给全国戏剧界做出了非常好的榜样。”杨丽萍认为,此次会议吹响了全国豫剧大发展的“集结号”,“河南是豫剧艺术的娘家,河南豫剧院是全国豫剧院团的娘家。河南豫剧院要加强与兄弟院团的沟通交流,把大家紧密地联系起来,群策群力,互帮互助,促进豫剧艺术资源共享和人力资源共享,为豫剧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她说。

    9月14日晚,作为全国豫剧院团工作交流会的特别演出,汇集了全国著名豫剧演员的专场演出《盛世豫剧一家亲》在河南艺术中心大剧院上演,来自山东、河北、新疆、甘肃以及河南的豫剧名家为观众奉献了20余段豫剧经典唱段。除了《穆桂英挂帅》、《破洪州》、《白蛇传》等传统唱段外,还有《程婴救孤》、《魏敬夫人》、《江姐》等新编剧目的唱段。李树建、汪荃珍、李金枝、王惠、苗文华、周桦等演员用精彩的表演征服了现场观众,而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演员吴素真、杜永真、孙敬鹏等带来的折子戏和武戏,则让观众看到了豫剧的新生力量。

    9月15日下午,参会的豫剧院团负责人来到巩义常香玉故居和登封豫剧“现代戏之父”杨兰春墓拜谒。常香玉故居坐落在巩义市南河渡镇董沟村。周口小清芬豫剧团团长雷爱环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到屋内摆放的水缸、案板、桌椅板凳等非常简陋的家具和生活用品,深有感触地说:“唱戏是个苦行当,没想到常香玉老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还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凑钱捐给国家一架飞机。据说,常香玉为了早日凑够买飞机的钱,坚持睡硬板床,吃炒青菜、煮萝卜的大锅饭,即使感冒发烧、牙疼上火,也坚持演出,这让我很感动。我们不但要学习老一辈艺术家‘戏比天大’的精神,而且要自觉担当起传承和发展豫剧的重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