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美文/副刊
  标题导航
“这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最好实践”
如此装扮古镇,提升还是破坏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亮点多
部省联训河北基层干部
图片新闻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年会举行
首届中国国际象雄文化学术研讨会召开
民乐音乐会《天涯共此时》中秋奏响
舞台科技为歌剧锦上添花
广告




 中国文化报 >  2015-09-2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此装扮古镇,提升还是破坏

    何勇海

    据媒体报道,最近在四川成都邛崃市大同乡,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吊脚楼外墙不再“清一色”,而是被涂上了红、黄、粉、褐等多种颜色。相关图片在网络上流传,让人诧异。不少网友和游客提出疑问:“这些吊脚楼承载了很多大同乡人的乡愁。在这些古建筑的外墙上涂抹各种色彩,究竟是提升古镇的品质,还是在破坏古镇的原生态?”

    大同乡是一个集古吊脚楼民居、天然溶洞、百年古廊桥和唐代石刻摩崖造像为一体的古镇,具有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据称,当地给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外墙“涂脂抹粉”,是要与一家酒店管理公司合作,把大同乡打造成“醉色”古镇和“童话世界”。

    所谓“醉色”,即“醉于色”,无外乎是颜色多样、异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在越来越多的古镇被翻新,失去原本特色而“千镇一面”,饮食大同小异,建筑千篇一律的当下,似乎这种挖掘古镇自身鲜明特色的做法并没有错。

    然而,大同乡很多居民表示,看到古朴雅致的吊脚楼变成花花绿绿的吊脚楼,感觉与古镇的整体格调并不和谐,有种说不出的味道。笔者以为,对古镇鲜明特色的追求,应该建立在古镇原有的历史背景、文化特色、人文风俗等基础之上,不应影响古镇的古旧之美和原生态之美。比如,恢复一些古镇旧日的民风民俗,重现古镇旧日的居民生活场景、游人游乐场景、商业经营场景等。古镇特色的打造,应依据当地历史文化、生态环境、风土人情,而不是人为、刻意地制造奇异景点。

    各地以各种方式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这值得提倡,但也要防止开发方向的偏离。古镇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如何开发更应当问计于百姓,只有充分征询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才能集中民智、集思广益,让古镇旅游开发这一步棋走得更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