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华
一如当年贾平凹的小说《带灯》问世带给文坛震撼,陕西商洛花鼓现代剧《带灯》,带给2015年中国戏剧节和广大观众一个大大的惊喜。惊的是《带灯》直面现实的勇气与情怀;喜的是《带灯》那点点萤光,在黑夜中巡行,照亮了希望与梦想。
徐小强据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大型商洛花鼓现代剧《带灯》,以一位纯净到近乎愚直的基层综治办女干部带灯为视角,给观众呈现出了一副农村乡镇干群的众生相:混混度日、遇事便躲的村官;胡搅蛮缠、见缝插针的上访专业户;嚣张跋扈、目无法纪的村长;背负冤情、走投无路的死缓犯;上告无门、忍辱负重的众村妇……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是残酷现实的写照,或相同、或相似的故事正发生在那些最不起眼的社会角落里。而剧中的主人公带灯,正如她的原名小萤一样,在黑暗中发出那点点萤光。可悲可叹,一只萤虫任凭它如何燃尽生命之烛,也无法照亮身边的黑暗,只能在用尽心力之后,化作腐草与夜同喑。作为观众,面对这样的故事,内心不免有些沉重压抑,但现实恰恰便是如此。
陕西省商洛市剧团将《带灯》搬上舞台,不仅是一次创举,简直就是一次精神突围。《带灯》这部戏本身的悲情色彩比较浓重,虽然故事里包含不少打趣的反讽,但其故事本身对生活苦难的描写是无法抹去的。用喜剧色彩浓郁的商洛花鼓演绎《带灯》,更平添了一份不可名状的忧伤:每个角色都在自己所生活的无奈之中摸爬滚打,有些安于现状,有些试图突围,可终究难逃自身的悲剧。让观众的情感在观剧中与貌似喜剧的悲情产生对撞,一边欣赏剧中人物的幽默表演,一边为他们悲情的命运而唏嘘。同时,更为主人公——带灯的坚韧与不妥协而扼腕叫好。
剧中主角带灯表演者李君梅的表演可圈可点。了解君梅的朋友都说,生活中的君梅就是带灯,带灯一如君梅。演员与角色在精神气质上的契合使得舞台上的带灯独具自内而外、形声兼备的个性特征。带灯是一个非常纯粹且高尚的人,作为樱镇综治办主任,负责处理山村里频发的矛盾纠葛和棘手的上访事件,在矛盾和挣扎中践行着乡镇干部的职责。她处处维护群众权益,又担心政府形象受到损伤。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杂乱沉重让她透不过气来,工作的压力令她身心疲惫。这样清高的人物其实不易和台下观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但李君梅在诠释带灯这个人物的时候十分巧妙,她不在表演中刻意强化带灯高大形象,而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让观众看到了带灯这个普通的综治办干部人性的一面:每当夜深人静时,埙声响起,她把内心的不安、纠结、惆怅倾注在埙声之中。让观众体会到这位基层工作者的坚忍与执着,把一个美丽、善良、清高的文艺女青年塑造成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令人印象深刻。
《带灯》是一部成功的改编作品。整部戏节奏明快,剧情紧凑,看似琐碎的事件一件接一件,恰恰体现出了基层干部工作的繁忙与冗杂。不过,全剧的结尾值得再三推敲。前六场始终在压抑与紧张的气氛下进行着,第七场的云开雾散过于强烈。带灯作为基层干部贴近群众,为百姓付出自己的心血,最后一场被百姓们所救赎的戏份却一笔带过,多少有些突兀的感觉。如果能在之前的场次里多一些王后生与带灯交流后的心理变化,然后把第七场戏做成一个带灯被逼入绝境后的逆袭,可能会提高全剧的情节起伏,让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带灯》是一部风格独特的现代花鼓剧,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心灵上的震撼,也是精神上的反思。在那田林间飞舞的萤火之光,将会久久地照耀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燎燃起熊熊烈火,驱逐黑暗,走向光明。 (作者为《中国戏剧》主编,著名戏剧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