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平
在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上,陕西省商洛市剧团演出的商洛花鼓现代剧《带灯》引起人们普遍关注。剧中描述当下社会的现实生活、敢讲真话,引起观众的深度思考,是一部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力作。
该剧改编自贾平凹的同名小说,却有着比原小说更集中的情节,更激烈的矛盾冲突,更浓烈的情感,更鲜明的人物。它通过艺术的概括把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故事提升到审美的层次,用典型的事件和具有鲜明、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去突出主题,引发观众的情思,启发人们思考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如何把握自己,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如何为我们的家园建设和民族发展担当起一份社会责任。
该剧的成功在于塑造了带灯这样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带灯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女大学生,来到樱镇担任综治办主任。面对各村各户中存在的纷纭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农村中多年积压下来的难缠事、烂摊子,她没有逃避,也没有像镇政府大院中那些拿着工资不干事,对老百姓的疾苦不闻不问、遇事绕道走或挖空心思推三阻四的干部那样,而是在“乱杂窝”似的镇政府大院里特立独行,不怕被嘲笑,不怕遭受打击,以真心关心群众的疾苦,以真情帮助群众解决困难,以真诚的精神大胆介入矛盾,为维护党的形象和政府的信誉宁愿自己吃亏受累,从不考虑个人得失。有人问她什么是幸福,她说:“只要为村民多办事,平平常常、顺顺利利依然幸福也快乐。”普普通通的话语,凸显了带灯的人格品质与人生追求。因此,尽管她官小位卑,却为群众办了一件件实事,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政府的关心与温暖,唤醒了社会上那些麻木的心,点燃了那些热爱生活的人们的心灵火光。
该剧的演出是成功的,这是编导演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以情动人是这部戏的突出特色。剧中最感人的一场戏是第六场,带灯为阻止流氓斗殴被误伤,然而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安慰与奖赏,等来的却是更大的伤害——比皮肉的疼痛更痛苦的心灵伤害。丈夫离她而去,又被组织处分,说她参与群众打架……满腹的委屈不知对谁诉说,伤心的泪水不知流向何方。她喝酒,排解苦闷。在夜深人静之时,独自一人来到小河边吹埙。“杜鹃落樱花谢红残泪尽,倒草甸手抚埙唏嘘寒心。只说是来樱镇寻梦奋进,这现实碰得我焦头烂额梦断情伤,我成了被人讥笑被人嘲讽可悲的人。”那大段唱腔随着商洛花鼓委婉优美的曲调激动着观众的情,那低沉、幽怨的埙声就像一支支利刃直刺观众的心,令你无法不动容。舞美设计恰到好处地烘托着主题、突出着人物。那一弯清澈的河水里盛开着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不仅喻示着主人公“出污泥而不染”的高洁心灵与人格品质,也增添了该剧演出的诗情画意的情境。
演员的表演真挚、感人。李君梅扮演的带灯,以朴实的表演演出了人物的真性情。带灯热爱工作,也热爱生活,她有爱美之心,也爱人间的美好,并竭尽全力铲除现实中的“肮脏”。带灯不是英雄模范,不是明星大腕,但她却实实在在是普通百姓嘴上念叨着、心里牵挂着的“贴心人”。至此,一个性格独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就“立”在了舞台上,也留在了观众心里。此外,周婉怡扮演的竹子、张平扮演的林大夫,镇政府大院里混饭吃的几个干部,也都演得活灵活现。当然,如果把剧中情节再紧凑、集中一些,其演出效果会更好。 (作者供职于中国社科院文学所,著名戏剧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