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地方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要闻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带灯》:戏剧艺术与时代精神的完美融合
风生水起萤虫路
萤光之火燎燃心原
以萤虫之光烛照人们心灵
蜡炬燃烧 悲泪自流
火焰向上 泪流向下
《带灯》的典型性




 中国文化报 >  2015-11-24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灯》的典型性

    甄  业

    当代剧坛常有“高原”之戏,鲜见“高峰”之作,欣喜看到陕西省商洛市剧团参演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的商洛花鼓现代剧《带灯》,它积蓄了攀登艺术高峰的力量,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上乘之作。

    改编于著名作家贾平凹同名小说的商洛花鼓现代剧《带灯》一经公演就引起热议好评。大家认为这是一出难得的具有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力作,特别是剧中把小说所涉及农村基层干部作风问题暴露无遗,这是极具建设性的“破”中“立”,是“知时节”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生动形象教材。

    现在不少剧目是在“说事”,而非“说人”,但《带灯》中的带灯则让人难以忘怀。她乳名“小萤”,自带光明,农学院毕业考上公务员,自愿服务基层并主动挑起农村综治办主任的重担;她深入了解社情、村情、民情,雷厉风行干起“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的分内事。这本来是公务员应该作为的正常现象,可在某些领导眼里,她“多事”“惹事”“不懂事”,在某些同事眼中,她“逞强”“爱出风头”“有想法”等等,这就是剧中显现“负能量”的“官场生态”,发人深省。带灯挺起一个“弱女子”勇于担当的正义脊梁,可这样一位有作为的基层女干部却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当带灯困惑时,她心理抗争的“武器”是埙,在万籁俱寂的星空,埙的“穿透力”如同“原子弹”,加之浮游夜空雄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的“萤火虫”助力,其冲击波足以让人们心灵震撼!

    《带灯》营造了一个本应作为而“不作为”的典型环境,塑造了一位有作为,但被有私心的人视为“乱作为”的典型人物形象。《带灯》编导徐小强文化自觉性和现代意识较强,促使舞台呈献内涵丰富、现代唯美,取得了成功。饰演带灯的李君梅自觉地从以往古代戏曲的行当模式中“挣脱”出来,创造性地表现出一位有理想、有担当的基层女干部形象,尤其是她手中之“道具”埙,赋予一位当代知识女性才情美;她在“幽灵”一场高度歌舞化、性格化的知性表演,将全剧营造的人文精神境界很好地展示给观众,无疑是现代戏曲范儿的典型。 (作者为陕西省艺术馆《社会文化》编辑)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